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明光 >
【滁州日报】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
2018-09-05 来源:滁州日报
    2017年滁州市科技创新综合考核第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单项奖第一名;“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申报,高层次人才团队招引、省科技进步奖等工作扎实开展,均填补了明光科技创新的空白……去年以来,明光市顺应科技发展趋势,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以落实滁州市科技创新考核指标为主线,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科技创新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健全体制机制 夯实创新基础

科技是强盛之基,创新是进步之魂。2017年以来,明光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印发文件成立了高规格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及时调整和充实了科技局领导班子,使班子平均年龄由55周岁下降到47周岁。

为推进科技创新,明光市建立科技创新工作推进机制,由科技创新办牵头,17个责任单位参加的科技创新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操作性强的《明光市科技创新工作方案》,实行“科技创新项目化、项目推进责任化、责任落实考评化”。为强化创新保障,2017年5月,明光市出台了《明光市实施四大工程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及配套文件,市科技局系统梳理提炼成59条科技创新政策,逐一送到了规上企业及拟重点培育的企业。2018年3月,明光市政府出台了《明光市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实施意见(试行)》,全面保障明光市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工作。

打造集聚载体 强化实体支撑

明光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从2017年开始,突出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紧密结合,将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高科技项目招引纳入科技创新考核之中,扎实开展三大人才引进行动。

在“院士助滁”行动上,2017年新建立院士工作站2家,填补了该市无院士工作站的空白,占滁州市新增总量的20%;在“千人计划专家”招引上,成功招引到明光籍“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刘祥及其人才团队;在“博士团队”引进上,新招引了8个高层次人才团队。

为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该市从上海引进专业公司建设运营面积5000平方米的明光众创空间暨产业互联网园,打造“互联网+物流”的“物流汇”平台。自2017年4月18日正式运营以来,入驻企业140家,销售额达1.35亿元,纳税711万元,被认定为滁州市级“众创空间”。同时,从合肥引进专业公司建设运营面积9000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器,对符合条件的初创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免费提供孵化场地。依托从深圳引入的明光市广大物流园,建设“广大创客空间”。新培育现代农业众创空间——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获批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滁州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明光市政府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建成皖东综合试验站,组建了明光绿豆、甜叶菊等6大产业联盟,在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上发挥了显著作用。2018年4月,成功组建安徽省凹土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填补了该市无省级战略联盟的空白。

深化合作共建 推进成果转化

6月8日,明光市牵头与江苏大学签约实行全面合作,成立江苏大学—安徽明光市技术转移分中心,成为明光市首家技术转移中心。这是该市深化合作共建,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和园区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2017年以来,明光市积极与国家一流院所开展合作,新促成该市企业与国家级一流院所签约合作项目6个。深入调研企业技术难题及技术需求,主动牵线搭桥,促成该市31家企业与38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其中18家科技型亿元以上企业全部拥有技术依托单位,每家企业至少拥有一件新产品或者新技术。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申报的两批共11家企业,全部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评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长到26家。鼓励高层次人才带着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到明光市创新创企,新引进签约10名科研人员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在明光转化。

“创新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作为科技创新的牵头单位,我们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追赶超越,努力实现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明光市科技局局长吴文良说。

 

原标题: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明光市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综述

来源:《滁州日报》(2018年9月5日第A01版)

责任编辑:刘爽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