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滁州 >
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市加大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综述
2019-04-30 来源:滁州日报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科技创新是服务实体经济、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在这个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竞争关口,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强大引擎,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环节,不断加强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点平台载体作用、发挥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作用,催生多重叠加效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截至2018年底,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达341家,总量居全省第4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总量均居全省第3位;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近4000件,居全省第5位;累计出台各项政策23个,形成“1+4+23”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巧破题:完善政策体系

先进装备、智能家电、硅基材料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着技术支撑不足的问题。如何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要从创新破题。

近年来,我市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用政策为发展“撑腰”,尤其是从2017年2月14日召开全市创新发展大会以来,全市上下吹响了科技创新驱动滁州发展的集结号,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围绕创新能力培育工程、科技项目推进工程、科技人才招引工程、双创平台建设工程等科技创新四大工程,院士助滁、千人计划专家招引、博士引进等人才招引三大行动,累计出台系列科技创新政策23个,市县两级设立了5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3亿元天使投资基金、1.5亿元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

搭平台:打造创新载体

平台是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我市立足主导产业培育需要,积极构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平台、行业研发平台等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制定高新区创建行动计划,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围绕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引进知名高校、激活本地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全市目前已经建成了1个国家高新区、1个省级高新区、2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5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32家院士工作站、16个省级创新创业平台、18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滁州高教科创城已经成为南京-滁州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合作的示范区和样板区。

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围绕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建设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累计获批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77家,引进知名孵化器建设高端平台,激活本地资源组建平台,启迪之星、天地汇、源家园、萤火虫等众创空间相继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建成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6个,科技孵化器5个,孵化场地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实现县(市、区)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全覆盖。

培主体:发挥企业作用

我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投入机制,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引导激励,改善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等,引导企业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创新方式方法。实行大院大所合作、院士助滁、社会发展、创新创业、指导计划等五类市级科研项目,共立项项目数89个,市县两级投入项目经费近6000万元,带动企业投入3亿元,一批高端研发项目在滁州企业实施。通过市级项目引导提升企业科研能力,近三年累积获批省级重大专项项目29个,省级以上各类项目85个。

设立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设立1500万元科技型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发布“滁科贷”金融产品。截至目前,全市24家科技型企业获得“滁科贷”,累计放贷金额超7000万元。

育人才:强化智力支撑

人才资源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根本所在,我市牢牢把握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创新方法、制定政策,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实施“院士助滁”“千人计划专家招引”“博士引进”三大人才招引行动,出台《滁州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资助暂行办法》等政策,着力解决人才落户涉及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难题,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目前,院士工作站实现了三年翻两番,引进博士以上等高层次人才260多名。今年一季度,全市深入推进“院士助滁”专项行动,开展院士助滁对接活动5次,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5个。

促转化:实现合作共赢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于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市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战略合作,通过设立大院大所合作项目、新型研发机构合作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中国高校(华东)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关村协同发展创新中心、重庆科研院安徽分院、南工大产业示范区目前已经全部落地,清华大学、西安交大、中央财大、上海工程大等大学科技园已经全部运营,累计大院大所合作项目78个,建立新型研发机构15个,通过人才团队项目、科技计划项目、运营补贴等方式引导支持外地在滁高校院所引进成果、项目落地;鼓励支持滁州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办法,服务市内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

今年一季度,我市共有“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滁州高端智能装备研究院”“多功能储能式发光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10个大院大所项目成功落地。 

责任编辑:罗赟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