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宿州 >
深藏功名六十载不改本色守初心
记90岁战斗英雄李忠秀
2019-10-26 来源:拂晓新闻网

        他,在枪林弹雨中立下赫赫战功,参加大小战斗数十场,曾荣立特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四等功一次,炸掉敌人碉堡两座,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

  他,复员后深藏功名65年,不改共产党员本色,主动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不论是下矿井掘进还是隐居深山负责后勤,总时时冲在前,事事做模范。

  他,退休后仍坚持学习,即使年事已高、眼神变差,还坚持每天读书看报、看新闻、记笔记……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复原转业,深藏功名,默默奉献。他就是90岁战斗英雄李忠秀。

李忠秀老人在做学习笔记。

  从军:枪林弹雨砺党性

  深秋时节,天气转凉。在埇桥区沱河街道春光社区,记者探访了李忠秀老人。虽已至耄耋,但老人精神矍铄,身板硬朗,声音洪亮。见到记者,老人有些激动,特意换上了挂满勋章的军装。

  “独自一人时,我偶尔会把这些勋章摆在床头,挨个儿摸一摸擦一擦。”随着老人的讲述,记忆也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29年9月,李忠秀出生在山东峄县的一个小山村。由于家境贫寒,李忠秀从小跟着父母逃荒要饭,还给地主放过牛打过柴。1945年,16岁的李忠秀在峄县三区征兵处报名参军。

  问他为啥参军?老人说,同村有个表亲参军打仗,每次回来给村里人讲打日寇、保家乡的故事,他听了总是心潮澎湃。也就是从那时起,李忠秀萌发了从军报国的想法。

  李忠秀起初被安排在伙食班搞杂务,他忙前忙后,眼勤手快,从没有丝毫怨言。过了一段时间,组织安排他当通讯员。一双快脚板,一个灵脑瓜,李忠秀胆大心细,机警沉着,多次穿越敌占区,出色完成通讯任务。

  老人记得,有一次执行通讯任务,要送达多封信件。由于打小不识字,他就把几十封信按地点远近依次排序,挨个送达。一天一夜工夫,他跑了70多个村庄,饭顾不上吃,脚磨出了泡,顺利完成了任务。

  1946年,李忠秀所在的峄县县大队被整编,他成为华野三纵10师30团1营3连的一名战士。李忠秀随着大部队转战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地打仗。“每次冲上战场,一闻到火药味,浑身都是劲儿。”

  一线浴火淬炼,坚定了李忠秀的入党信念。1947年7月,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1947年秋,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李忠秀所在连队来到山东曹县一个叫杨安楼的地方阻击敌军。李忠秀是连里青年突击班成员,本要执行突刺任务。“连长看我年纪小、身子弱,和敌人拼刺刀吃亏,就安排我执行突击任务。”

  突击!突击!突击!李忠秀和战友端着枪迎着炮火,冲在前线同敌人激战。“因为身在突破口,只能死命地往前冲。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却没办法救起,心里好像在滴血。”

  老人说,那场战斗从早上8点持续到傍晚5点多,战况异常惨烈。“突击班共有12名战士,最后只剩下我1人。”说到动情处,老人眼眶泛着泪水。

  “我觉得,每次战斗都是对我党性的磨练和考验。”老人说。1947年10月,李忠秀正式入党。从此以后,“共产党员”这四个字就深深烙在老人的心中。

李忠秀老人向记者展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征战:浴血疆场屡立功

  一本泛黄的“功劳簿”,记录着李忠秀老人在解放战争时期立下的赫赫战功:特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四等功一次。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每次参加战斗从没想过立功,一心只想着完成任务。”回想起一幕幕九死一生的战斗场景,90岁的李忠秀仍记忆犹新。

  1948年5月,李忠秀在三纵8师21团1营3连9班当班长。开封战役前夕,我军突入开封城内。此时,城西金龙殿北侧一个三角围墙中盘踞着敌人。围墙筑有碉堡,周围还有百米开阔地带和几米深的壕沟,戒备森严,易守难攻。

  勘察地形后,我军决定当晚利用夜色炸掉碉堡。“我是党员我去!”下午动员爆破时,在三连爆破班当爆破员的李忠秀自告奋勇,领命爆破。

  晚上9时左右,天色漆黑。李忠秀握着爆破杆把炸药捆在杆头,和助手悄无声息地穿越火线,爬进壕沟。身处险境,李忠秀沉着冷静,轻轻地将爆破杆放在碉堡的枪眼之间。可他没想到杆子太高,手够不着导火索。情急之下,李忠秀顺着爆破杆往上爬,解下自己的腰带绑在索线上。滑下爆破杆,李忠秀示意助手先跑,自己用劲一拉,成功点燃炸药包。撤离途中,李忠秀的腿部负伤。

  “轰……”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碉堡四分五裂。我军发出冲锋号,突向敌人据点,全歼敌军。战斗结束后,三纵八师师党委批准李忠秀立特等功一次。

  1948年9月,部队进攻济南。当时,敌人布置一个团兵力,在济南西面小米山等多个山头筑起地堡,严防死守。夜幕降临,三连突然接到命令:攻打小米山。

  连队决定九班负责爆破。为了配合全团拿下山头,李忠秀毫不犹豫地担任起爆破任务。当时天色已黑,又下起小雨,地形复杂,地面湿滑,给爆破任务带来极大挑战。

  “子弹在耳边穿过,顾不上多想,一个劲地向前冲。”李忠秀在猛烈火力中抱着炸药包向前突进,靠近地堡时突然被树根绊倒,右手脱臼。顾不得钻心的疼痛,李忠秀左手夹着炸药包,送到地堡前,把炸药包放在枪眼中间。李忠秀一边踏着炸药包,一边拉开雷管,之后连忙和助手撤下,下来没多远,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炸药包爆炸,地堡坍塌。

  经过数天战斗,我军攻入城内,此时敌人已四处溃逃。战斗中,李忠秀带领九班战士爬上一所学校的屋脊,用手榴弹和轻机枪封锁了敌人一个营的火力,活捉了多名俘虏。评功时,师党委批准李忠秀立特等功。

  一场场战斗留给李忠秀的,除了荣誉,还有伤疤。在他看来,这些伤疤是另外一种奖章。

  听完老人的讲述,记者唏嘘不已,也不禁更加好奇,“面对如此赫赫战功,老人60多年来却从未向别人提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面对记者的追问,老人摆摆手,淡淡地说:“那么多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都牺牲了,而我有幸活了下来。和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理由讲述自己的事情呢?”
 

 

  转业:深藏功名甘奉献

  1954年3月,李忠秀从浙江省训练团复员,1956年1月,转业到中煤第七十一工程处。60多年来,他从未向外透露自己的战斗经历。直到一次退役军人信息采集,老人的事迹才渐渐被外人所知。

  “没想到我们单位还有这样一位战斗老英雄!”七十一工程处党委副书记刘建刚说,和李老生活在一个小区,工作在一个单位,只知道他是个退伍老兵,为人低调,待人谦和,却没想到老人曾立过这么多战功。即使每年单位到他家走访慰问,老人也从未提及。

  “都是过去的事了,没啥好说的。”采访中,老人依然低调谦和,却总强调着: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做啥都要对得起党员这个身份。

  刚参加工作,李忠秀成了一名下井工。当时,工程处正在山东甘霖矿井施工。凭着军人的意志和体魄,李忠秀冲在前、干在前,从未叫苦叫累。由于工程井筒坡度大、迎头积水多,加上技术条件落后,井下掘进的工作异常艰难。

  “每次掘进施工,都感觉像进了‘水帘洞’,打眼、放炮、出矸、支护等各道工序都要站在水中‘淋着雨’进行,有时还得用手扒泥矸。”李忠秀回忆说,迎头的冷水常常漫过胶鞋,顺着裤脚往上渗,没几分钟浑身就湿透了。“干活一出汗,一冷一热对身体是极大考验。每次从井下上来,个个都成了‘泥人’。”

  1958年,李忠秀随队来到山东滕县官桥地区,在那里建设魏庄斜井工程。“魏庄斜井属于新区开发,不通路、不通电、缺机械,那里的施工条件非常艰苦,技术力量也很薄弱。”李忠秀说,特别是当时施工中遇到的电雷管爆破就是个棘手问题。

  由于在部队当过爆破员,李忠秀对炸药的性能十分了解,便主动请缨,尝试解决这个难题。1次、2次、3次……李忠秀边试验、边分析、边总结,经过多次尝试,他改制的段发雷管终于研制成功。这种电雷管可以1次装药、1次放炮、分批爆破,大大提高了爆破效率。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59年11月,李忠秀在一次操作段发雷管试验时,突遇事故,左手3根手指被炸断,左眼失明。受伤以后,经过短暂的休养,李忠秀又默默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退伍不褪色。随着工作需要,李忠秀干过仓库保管员、门卫员、房管员等工作。辗转多个岗位,李忠秀始终默默工作,兢兢业业,不改本色。

  修身:克勤克俭葆本色

  不占公家一分一毫,这是李忠秀时常告诫家人的话。

  退休至今,李忠秀和老伴吴敬美一直住在单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职工楼里。斑驳的木门、褪色的家具、简单的布置……房子虽然朴素,却整洁干净。

  “从当兵,到工作,再到退休,老头子一辈子没占过公家的丝毫便宜,也没给单位提过任何要求。”吴敬美老人说。

  正因为如此,李忠秀老人的一生都光明磊落,一家人也克勤克俭。

  1963年,李忠秀主动申请,来到条件艰苦的贵州六盘水市老鹰山矿井担任后勤保管员,在深山密林中一呆就是10年。起初几年,家人两地分居,李忠秀一人吃住在贵州,老伴则带着孩子在山东老家。

  “他虽然管理着12个食堂,却从不在食堂吃饭。”吴敬美老人说。询问原因才知道,李忠秀不想拿食堂的一菜一饭。另外,他每月都会把绝大部分工资寄给妻子和母亲,自己只留下很少一点,平时抽空挖土豆和野菜回到住所自己做着吃。

  家人团聚后,李秀忠还时常叮咛子女不能动公家的东西。大女儿李继英还记得,有时食堂采购物品,在卸车时会撒落一些碎粉丝、花生米等零碎食物。看到别人捡拾,她就和两个弟弟跟着拾起拿到家中。李忠秀知道后,就带着他们把食品如数送还。

  逢年过节,和乐融融之时,老人还不忘教育子女,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多作贡献。父亲的言传身教,让子女受益终身。李继英和弟弟们从小到大都以父亲为傲,他们觉得:真正的英雄就是自己的父亲!

  1973年,七十一工程处调迁至安徽宿州。李忠秀便携着家人来到宿州,直到1990年退休。活到老,学到老。不论是在浙江军区文化速成小学、山东峄县党校等地学习,还是转业到地方工作,李忠秀始终没有放松过学习,即便是现在90岁高龄,仍然读书看报。

  走进老人的卧房,记者看到写字台上整齐摆放着一些书籍。其中最上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一本学习笔记格外醒目。打开老人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老人平时摘抄《党章》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学习笔记。

  “老人家您岁数这么大,一只眼睛又看不见,还能写得这么仔细?”看着老人的笔记,记者颇为吃惊。李忠秀说,退休后,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看新闻、记笔记,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每次单位组织的党员活动日,他都会主动参加,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共产党员不管到啥时候都要坚持学习。”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老人的执着与信念。当问道最喜欢书中哪段话时,李忠秀回答,每当读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那段章节时都会心潮澎湃,“我相信,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强大!”记者谢文东

责任编辑:徐涵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