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池州 >
40年变迁:池州农业与农民的幸福指数
2018-12-26 来源:池州新闻网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产能逐年增加,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业生产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获得感明显增加,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综合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

  基础地位更加稳固

  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农业经历了从治山治水到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农业生产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历程,初步走出一条具有池州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40年来,全市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全面增产,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米袋子”更沉了,由“吃不饱”到“吃不了”。据统计,2017年粮食总产68.8万吨、单产383.1公斤/亩,分别较1978年的49.04万吨、239.5公斤/亩增加了40.3%、59.9%;2017年油料总产7.2万吨、单产155.3公斤/亩,分别较1978年的1.25万吨、57.9公斤/亩增加了476%、168.2%。茶叶、水果等产品供给逐年稳步增加,供求总体基本平衡。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

  转型发展更趋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持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夯实了农业基础;持续优化种植结构、产业结构,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

  40年来,池州的粮食、油料等传统优势产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茶叶、果蔬、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得到进一步开发,打造了一批包括九华黄精、九华佛茶、西山焦枣等区域公共品牌,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截止2017年,全市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建设规模达50万亩,专用、特色粮油生产规模取得新突破,全市“三品一标”产品总量达165个,产地认证面积40万亩,产品认证覆盖率超过40%。黄颡鱼、加洲鲈、螃蟹等名优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达30万亩,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

  生产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

  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40年来,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农业生产不断走向规模化、轻简化、绿色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1、经营方式由过去的分散经营转变为适度规模经营。我市耕地流转规模超过64.4万亩,占二轮承包面积的51.9%,规模以上粮食生产大户2297户。累计培育各类家庭农场24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43家,新型经营主体规模逐年扩大。

  2、栽培方式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轻简化生产。农业机械化水平取得新突破。截止2017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31万千瓦,各类农业机械保有量17.5万余台套,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61.89%,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88.45%,农业机械化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3、生产方式由资源消耗向绿色生产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积极引进农作物优良品种,大力推广绿色生产增效技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全市主要农作物品种优质率稳步提高到85%以上,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实现零增长。

  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单一、收入来源单一,随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产业化经营、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补贴等一系列富农政策,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据统计,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102元提高到2017年的13476元,2017年的农民收入是1978年的132倍。农村居民生活持续改善, 农村贫困状况大幅改善,全市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2017底的2.79%。

  尤其是近年来,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而且收入来源渠道更加多元化,收入结构明显优化,农民的钱袋更加殷实。从农民收入来源构成看,农民收入主要由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组成,家庭经营收入一直是农民收入的主体。改革之初,“以粮为纲”的经济模式使农民的收入来源单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户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收入来源由集体统一经营为主转向家庭经营为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工经济的崛起,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态势,工资性收入作为农民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点。

  改革三十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商品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过去较长时期农村经济自给、半自给状况及以农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得到改变,农村居民以实物收入为主的状况逐步被货币收入所替代。农民收入货币化程度提高,可支配能力增强,推动了农民收入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消费越来越多地纳入到全社会的市场经济循环中来,进而促进了农民增收步伐的加快。

责任编辑:刘爽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