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池州 >
五世同堂话变迁
2018-11-19 来源:池州日报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日前,贵池区梅村镇珍溪村江金兰老人迎来她93岁的生日,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但她所经历的岁月并不普通。从这位九旬老人眼中的城市发展再到子孙后代的创业历程,五世同堂见证了这四十个春秋池州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一派喜气洋洋的生日祝福中,记者见到了江金兰老人,前不久,全家二十几口人陪着她一起游览主城区,感受池州城市发展变化。江金兰说:“现在的池州城比以前漂亮多了,40年前,这里楼房很少,许多人还都住在土房里,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家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

  “我母亲今年93岁,我大女儿50岁,大孙子9岁。”杨积银告诉记者,他们家五世同堂,杨晟睿是第五代。“别看江金兰老人已经93岁了,但身体特别好,没有摔跤之前经常在菜地干活。”附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老人身形笔直,特别勤劳,平时种菜、喂猪,采茶季节时还去摘茶叶。

  “我母亲吃了太多苦。”杨积银回忆起往事,热泪盈眶。在他心中,他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我父亲在我11岁时就因为饥荒去世了,留下3个年幼的孩子。”杨积银说道,他的母亲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像男人一样出去干活,特别辛苦。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而这阵春风,也吹进了江金兰的大家庭。江金兰老人说这些年让她最感欣慰的除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就是子孙们很争气。“以前我们住的是土坯房啊!条件太苦了!”江金兰老人说,1973年从山上搬下来后,住上了木头房。那时候出门都是泥巴路,1998年之后,村里才陆续修通了水泥路,家家都住上了新楼房。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江金兰的后辈们都说,是老人将这个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在外工作的晚辈每次回家都会第一时间到老人这里来看看、说说话,心里就很满足。江金兰教育晚辈时经常说,勤俭节约、自力更生是根本。

  “奶奶这么大岁数,身体还这么好,离不开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和谐气氛!”杨喜军笑着说,老人摔骨折之后,都是由她24小时贴身照顾。杨喜军强调,奶奶特别疼爱孩子们,但从不溺爱,还经常给晚辈讲做人的道理,而“勤俭节约、自力更生”8个字家训更是陪伴她成长至今。

  跟老人聊天,她说的最多的两个词是“变化”和“奋斗”,她见证着这些年池州发展的点滴变化,也一直教育后辈想要更好的生活就要踏踏实实地奋斗。如今奋斗这一家风正通过年轻一代代代相传。江金兰孙女婿王光辉说:“改革开放给我带来了吃穿不愁的成长环境,家族的祖训一直教导我,从哪跌倒从哪爬起,不怕失败,努力奋斗,凭自身努力获得成功。作为年轻一代,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为池州发展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如今五世同堂的江金兰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家人平安。”

  采访中,子女们爱讲一些老人的生活习惯。生活好了,老人在接受一些新鲜事物时,曾闹过不少笑话。她第一次拿手机视频通话,竟说不出话来;第一次看见高铁,问它怎么拖着天线……

  类似的话题,在老人身上很多。在儿女们心中,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基本上连商场都未逛过,更不要说看电影,因为她的毕生精力都用在操持家务上。

  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老人见证了池州40年发展。从她的身上,也折射出时代在变迁,在进步。

  蓝天下,五世同堂的江金兰一家是幸福的。

责任编辑:刘爽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