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宣城 >
从“文艺范”到“科技范”——解读全面对接沪苏浙行动中的宣城实践
2018-06-12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宣城6月10日消息(记者孙叶、徐秋韵)被贴上“文艺范”标签,是所有城市都向往的,它既代表着积淀,也代表着新的努力。

  江南诗山——敬亭山

  安徽宣城,全国唯一的“文房四宝之城”。文人墨客最喜欢的四样东西——笔墨纸砚,被这座城市同时拥有。

  人类非遗、吉尼斯世界纪录——“三丈三”特大宣纸 捞制

  特别是宣纸,独领风骚。2017年,宣城市人大制定了 《宣纸保护和发展条例》(草案)》,为一项技艺单独制定一部条例,用心可见一斑。

  但铺陈宣城城市底蕴的,并不仅仅是宣纸。

  有“文艺范”,也要有“科技范”

  当宣城把自己的城市发展坐标定位在“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就注定要与科技结缘。

  桃花潭上赛龙舟

  宣城建城已有2300年历史,两汉至三国时期,宣城是包括今南京在内的苏皖浙毗邻地区5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中心;唐代,宣城是皖南及江苏溧阳、溧水和高淳县在内2.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中心。研究表明,宣城是苏南、皖南、浙北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区之一。南朝至清末民初,歌咏宣城的诗人2200多人,流传下来的诗歌22000多首。

  农业文明时代,有了“相看两不厌”的山水,诗人就会纷至沓来,从而带动商贸的繁盛,也就会构筑起城市建设的高地,一时领风气之先。

  而在工业革命时代,除了看重“文艺范”,还要扮好“科技范”。

  世界大中型城市发展的最新轨迹表明:科技是最强大的助推器。即使这座城市很“文艺”,也要有科技的加持;即使这座城市很“休闲”,也要有科技的衬托。

  有了科技的“引力”,城市发展的“血液”——资金会源源不断流来;有了科技的“引力”,当代李白——人才才会溯江而上赴“桃花潭之约”。

  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城市格局,对于宣城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宣城有着安徽各市中唯一同时邻近沪苏浙的独特优势,登高一望,沪苏浙之利尽收眼底。这也是宣城聚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底气。

干部走出去,人才项目引进来

  2016年10月,宣城市委市政府在安徽率先出台《关于践行新发展理念、学习对接沪苏浙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对接沪苏浙。

  2017年,全市分两批派出55名干部赴上海、浙江等地学习挂职,既带回新理念,也带回沉甸甸的项目,据统计,当年实现投产项目9个,开工项目16个,签约注册项目38个,洽谈项目75个。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沪苏浙区域投资落户宣城项目接近400个。

  2018年5月24日,宣城市又派出挂职干部25人赴上海市松江区、嘉兴平湖市挂职。

  云海大数据、天下图等沪苏浙知名信息化企业入驻宣城智谷软件产业园,成为全省唯一的省级软件与信息服务集聚区。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迅猛

  宣城实现了两个“前三”:两年来获省支持的高水平科创团队数量居全省前三位,在长三角26个城市中“创新持续力”指标居前三位。

  市本级设立总规模近20亿元的科创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天使基金和10亿元的科创团队招引专项基金。近两年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40个,入选省扶持团队13个,居全省前列;引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千人计划”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220人。

  上海大学薛雷副教授、刘书朋副教授,与江苏为真集团高管人员共同组成高层次人才队伍,创办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及产业化科技型企业——安徽为臻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专业涵盖生物医学工程、光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科技管理等领域。

  团队核心成员姜剑国告诉记者,当时也调研了不少城市,后来团队被宣城市各级政府为自主创新产品注册认证和生产许可验证提供的“绿色通道”打动。“高端医疗器械产品需要走很多的审批流程,便捷的通道有利于我们较快地实现成果转化。”

  现在,姜剑国每个月三分之二时间在宣城,过着家乡、安徽两地跑的“双城生活”。

  目前,公司与上海大学合作的在研产品:磁微粒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采血管等重点项目预计2018年投放市场,填补国内空白。

  随着高层次人才团队在宣城的落户,上海大学正在研究与宣城市政府合作建设上海大学宣城技术转化中心,形成紧密的技术转化体系。

  而在宣城市消防大队,有一台身高2.35米的红色消防机器人吸引着市民的目光。消防员无线远程操控,巨大的风筒举升,喷头喷水,水流时而是一条水柱,精准狙击火点,时而又像巨龙吐水,有排山倒海之势。

  这台被消防员们称为“高科技抢险救火的神器”的XGY-50C型多功能消防机器人设备,由安徽工业大学宣城工业技术研究院智能装备研究所团队研发。

  安工大宣城研究院院长、机器人技术负责人宋崇智告诉记者,这款消防机器人的研发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可以替代国外最先进的消防机器人。

  2016年12月,安徽工业大学与宣城市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安徽工业大学宣城工业技术研究院”。

  宛陵科创城项目启动

  2017年初,宣城市提出建设宛陵科技创新基地的构想,并在年底的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上,将宛陵科创城项目列为全市科技创新的“1号工程”。

  宛陵科创城效果图

  一期项目已先后引进合工大宣城研究院(中澳新能源材料器件研发中心)、安徽工业大学宣城工业技术研究院、安徽工程大学宣城产业技术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宣城(中机)产业研究院、北京大学工学院智能工厂数字孪生制造共享平台、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皖南分中心、科大讯飞公司宣城人工智能研究院、长三角生物功能产品研究院等21家知名院所。

  与此同时,与上海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宣城研究院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加入G60“科创走廊”:科技创新的一大步

  今年6月1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召开,沪苏浙皖三省一市领导们共聚一堂,提出“努力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研究规划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圈”。

  加快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成为其中的议题。

  宣城科技园

  同日,在上海松江举行了G60科创走廊第一次联席会议,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宣城市委书记韩军出席并讲话、市长张冬云与会,G60科创走廊总体发展规划3.0版正式发布。

  2016年初,松江率先启动1.0版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2017年7月,松江与杭州、嘉兴签订《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松江提出以沪苏湖合高铁建设为契机,深化拓展G60科创走廊,从高速公路时代的2.0版走向高铁时代的3.0版。

  3.0版在沪嘉杭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徽的三座城市:宣城、芜湖、合肥。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合肥、芜湖是安徽的传统经济和科技实力前两强,宣城跻身G60,是对这座城市的特别青睐。

  这既可看作是对宣城主动与沪苏浙对接的“回报”,更可看作是对宣城近两年着力提升科技能力的肯定。随着走廊的建设,宣城的地理优势、环境优势将不断显现。

  可以这样说:

  它是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的一小步,它是宣城科技创新之路的一大步。

 

责任编辑:刘爽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