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宣城 >
宣城创新驱动发展:大手笔 大投入 大力度
2018-10-29 来源:中国宣城网
    创新是打开经济增长之锁的“钥匙”。近年来,我市以大手笔、大投入、大力度贯彻落实中央、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潜力跃居到全省第4位。今年1至9月,全市新授权发明专利590件,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55.7%;高新技术企业数达260家;全市登记省级科技成果257项,居全省第3位。

    大手笔建设科创基地

    10月12日上午,宣城市宛陵科创城项目启动一周年之际,市委书记陶方启、市长张冬云到宛陵科创城调研,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凝聚人气、汇聚人才,助推科创机构、人才创新创业发展。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去年年初,我市在多方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宛陵科技创新基地的构想,得到了省领导和省有关厅局的大力支持。去年4月下旬,省科技厅邀请相关专家来宣城调研并召开专家咨询会,为宛陵科创城建设把脉问诊、出谋划策。省民营企业科创联盟和中科院、农科院、机械研究总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以及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大学,以及科大讯飞、合锻智造、阳光电源、东华软件等企业积极支持参与,不断丰富了宛陵科创城的内容。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委、市政府投资100亿元建设宛陵科创城,规划总用地3.2平方公里,分总部基地、孵化基地、产业基地三个区块,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重点发展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大数据软件等战略性产业。”目前,一期1号主楼结构已经封顶,计划11月20日完成全部内外墙板安装,6号、7号、8号楼主体结构已验收,2号、3号、4号、5号楼根据运营情况实施建设。

    另一边,宣城智谷软件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建成了软件培训中心、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中心、软件外包服务基地以及后勤服务系统等六大功能区,成功获批省众创空间和省级软件与信息服务集聚区等称号。产业园已陆续引入云海大数据、天下图、百助网络等知名企业,填补了我市软件大数据产业空白。

    大投入支持创新创业

    去年11月19日,中国宣城宛陵科创城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暨颁奖会举行。诸如此类创新创业活动不胜枚举,为我市营造了浓厚的双创氛围。

    副市长田扬畅在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致辞中说:“当前,我市宛陵科创城建设已全面启动。在此时举办‘宛陵科创城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就是要通过大赛唱响宛陵科创城品牌,宣传我市的科技创新政策、展示创业成果、弘扬创业精神,激励和引导更多的创新人才和科创团队来我市积极创业。”

    不仅如此,市财政还设立了10亿元的招引高层次人才创业专项基金、5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1.5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3000万元的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面向国内外、招引高层次人才来宣落户创业,全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我市结合省、市“四送一服”活动,梳理编制科技创新政策操作手册,进一步加大各级各类创新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分批次组织申报2018年度省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补助167项,申请项目资金1.9亿元;组织中鼎密封件、司尔特2家企业申报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落实上年度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额3.02亿元、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8.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3%和63.3%。前三季度,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5%,增幅居全省第5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3.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4.2%。

    大力度驱动创新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我市开展县市区创新能力评价,把科技创新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每个县市区必须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对接,开展产学研活动;每个县市区必须引进高层次人才落户创业。对创新主要指标公开通报,定期调度。把创新发展的压力落实到具体工作,要求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我市制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建立了590家企业的高企培育库和300人的高企辅导专家库。开展了政策宣传和辅导培训,并分片赴各县市区、市开发区对企业进行一对一上门培训辅导150余次。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集中会审制度、高新技术企业监测预警制度、高新技术企业联络员制度。加强与财税部门的工作会商,第一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2家,第二批待批高新技术企业35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今年全市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50多家高校、院所加强产学研用对接,共对接产学研用合作项目157项,其中与沪苏浙23家高校院所对接项目56项,获立项高新技术领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居全省第2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0%以上。目前,全市带动每万就业人口中研发人员数量增长19%,居全省第1位。(本网记者 利成志)

责任编辑:刘爽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