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宣城 >
宣城疫区全部解除封锁:打一场非洲猪瘟疫情“歼灭战”
2018-10-22 来源:中国宣城网
    9月2日至6日,我市发现4起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出现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和要求,紧急动员,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全市上下全力以赴。经过努力,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肉品市场供应、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近日,市农委组织疫区解除封锁评估专家组对4个疫区进行了评估验收,验收结果符合疫区解除封锁规定,宣州区政府已发布疫区解除封锁令,古泉镇、五星乡、金坝办事处3个疫区于10月17日零时、天湖办事处疫区于10月20日零时解除封锁,非洲猪瘟“歼灭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非洲猪瘟发生后我市猪肉市场供应正常。

    打好疫区“歼灭战”

    9月2日至6日,我市宣州区非洲猪瘟疫情共出现4个疫点,分别在五星乡刘福村、古泉镇荀竹村、金坝办事处祝公村和天湖办事处枫河村,4个疫点共计存栏生猪1085头,截至扑杀时,发病383头,病死251头。4个疫点集中连片,最近的相距4-5公里,最远的20公里,受威胁区相互交叉连成一片。疫情出现以后,我市高度重视,果断处置,迅速扑灭疫情。

    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里,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深入疫点,按照有关规程现场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并多次到疫区消毒点、检查站等现场检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市委、市政府升格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综合组、技术指导组等11个专项工作组,成立4个督查小组和作风检查组。市防控指挥部坚持每日会商调度疫情防控工作,由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主持会议,及时分析形势、研究解决问题。各县市区相应成立防控指挥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市直相关部门分工负责;乡、村组织及基层干部全面行动,形成众志成城、联防联控的防控工作格局。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宣州区立刻发布封锁令,及时划定疫点、3公里疫区和10公里受威胁区范围,迅速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共对4个疫点251头病死猪、疫点疫区11988头存栏生猪全部扑杀,并按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实施无害化处理。同时认真落实省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和规范疫情处置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按照《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印发《宣城市非洲猪瘟疫情现场处置工作指导方案》,规范疫情处置工作,并进行“回头看”,做到彻底扑杀、彻底封锁、彻底消毒、彻底无害化处理。全力配合农业农村部、省农委专家组开展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并开展疫区消毒工作,在4个疫区主要出入口设置20个动物防疫临时消毒点,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开展消毒处理工作。印发技术清单,开展技术培训,确保消毒处理到位。

    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期间,市农委积极组织技术骨干深入疫点疫区,开展疫情排查和现场处置指导。同时,协助部、省联合督导组和流调队开展应急处置督导,配合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各类样本。组织技术骨干到疫区驻点指导消毒灭源工作。完成疫区4个疫点、17个无害化处理点(掩埋点)、20个消毒站、152个扑杀养殖场(户)等重点区域的全覆盖消毒检查与指导。举办县市区疫情防控技术干部培训会,明确重点、落实责任,推进全面摸排。同时,绘制生猪养殖场(户)分布图和备用生猪无害化处理点分布图,实行挂图作战。在全市非洲猪瘟防控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疫区路口工作人员严阵以待。

    打好非疫区“保卫战”

    在疫区“歼灭战”打响之前,疫区外的“保卫战”早已打响。全国首起疫情公布后,我市于8月中旬举办了全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技术培训班。并及时购置扑杀器、消毒液、喷雾消毒器、防护服、胶靴等防控物资。我市疫情出现后,市防控指挥部举办2次培训会,重点对疫情排查、现场处置、消毒点和检查站操作规程等进行培训。市及各县市区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全市设立消毒点、检查站88个,明确工作职责,排定值班表,由县级干部带队开展24小时值班值守。消毒点、检查站日均投入防控工作人员2600人左右;全市投入疫情监测排查人员和基层干部6800余人。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疫区监测排查实行“一日两报”,非疫区“一日一报”。按时做好省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各项报表和相关材料报送工作。市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设立信息工作组,编印专题简报,建立防控工作微信群,确保信息通畅。

    我市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具体抓”原则,落实乡镇、村和合作社防疫工作责任,每个场点、每个养殖户确定1名排查人和1名分管领导,实行责任到人,确保排查到位。并明确生猪养殖场(户)、生猪屠宰场、生猪无害化处理场、生猪交易市场为第一报告人,建立日志和台帐。村委会负责对散养户开展排查,乡镇政府负责对本区域内养殖场(户)排查,县级负责全域内生猪交易市场、生猪屠宰场、生猪无害化处理场排查和规模以上生猪养殖场巡查。通过地毯式、网格化排查,确保不漏一处场点、一个养猪户、一头生猪,做到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各县市区制定了生猪养殖场(户)和备用无害化处理场点分布图。针对我市山区野猪较多情况,组织对人工繁育野猪场所、野猪分布重点野外区域开展调查,摸清野猪的分布概况、总体数量以及出没频次较高地域,加大野猪重点出没区域等野外巡查力度。

    疫情发生后,市委宣传部迅速响应,安排专人在指挥部集中办公,对接最新信息动态,开展新闻调度。组织宣城日报社、宣城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访,第一时间发布通报,第一时间全媒体报道,准确传递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及时发出权威声音,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媒体对市农委、商务局等职能部门开展专访,推出相关报道,解疑释惑。通过多平台多渠道多手段开展“非洲猪瘟”防疫科普知识宣传。并配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安徽记者站、安徽电视台等省级以上媒体赴我市开展采访,积极向中新社等媒体提供新闻素材,为我市营造了稳定的舆论环境。


工作人员正在给进出疫区的车辆消毒。

    斩断传播的“魔爪”

    为防止非洲猪瘟疫情扩散,市防控指挥部会议对“禁止泔水喂猪”作出专题部署,要求各地认真落实上级精神,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具体落实。市区城管环卫部门发放泔水管理宣传资料并紧急调运泔水运输车辆,布设收集桶,编线路、分区域,对酒店、食堂等餐饮经营单位泔水等餐厨垃圾上门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强化建筑施工工地泔水管控。市区城管执法部门安排人员组成巡查小组,对餐饮企业泔水转运、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不间断巡查。充分发挥检查站作用,严控外地泔水流入我市。

    市公安部门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落实卡口查控勤务“七有七必须”和查控工作台账要求,对所有运送生猪、生猪产品及餐厨垃圾车辆进行重点检查,阻断疫情传播途径。在日常警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全市公安机关出动警力一万余人次。市公安局领导多次听取关于警力下沉的汇报,积极应对基层警力超负荷运转局面,确保打赢疫情防控“持久战”。公安机关投入的警力重点参与全市各检查站、消毒站24小时值守。全面落实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效。

    交通部门根据市防指有关文件要求,结合交通运输实际,制定并下发了交通运输部门做好非洲猪瘟疫情联防联控的工作方案,对交通运输部门的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运管机构加强道路运输监管工作,督促辖区道路运输企业严禁对外运输泔水、生猪及其产品;港航机构加强对辖区内泔水、生猪及其产品通过水上通道运输的可能性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水路防控措施。同时各公路收费站配合农业部门做好非洲猪瘟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发现重要情况,及时向市局防指办报告处理,斩断非洲猪瘟传播的魔爪。


消毒检查点24小时值守。

    让市民吃上放心肉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很多市民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市场上还能不能买得到猪肉,以及市场上的猪肉还能不能放心吃。

    疫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里,我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猪肉经营户(包括雨润专营店)、餐饮服务单位、农贸市场、大型商场超市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等场所拉网式排查,在食品销售环节重点检查市场销售的猪肉有无“两证两章”和索证索票,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严禁采购经营无合法来源、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猪肉;在餐饮环节加强猪肉索证索票和台帐记录监管,劝导餐饮单位禁止将泔水等餐厨垃圾销售给养殖户喂养生猪,并建立餐厨垃圾流向台账,保证其流向的数量、渠道与登记记录相符;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督促辖区内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落实主体责任,严防病死猪肉进入生产加工环节。在各环节排查中一旦发现销售病死猪肉或无“两证两章”的猪肉等违法违规行为,一律查封,依法查处,保障了猪肉制品的安全。

    为了保障市场平稳供应,市商务部门迅速启动市场日监测,重点监测大润发、台客隆、大统华三大超市和中心、西林、农贸三大菜市场的猪肉经营情况,及时掌握猪肉销量、价格等市场动态。要求各县市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保障市场猪肉正常供应。加大鸡鸭、牛羊等替代肉品的供应力度,有效缓解市场需求压力。依托骨干企业,加大货源组织力度,先后与江苏雨润集团安徽公司、双汇集团宣城总代理和市内非疫区县市重点骨干屠宰加工企业对接,达成应急购销协议,打通市内及省内猪肉产品购销通道。及时购进猪肉产品投放城区市场,力保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确保市场价格平稳。目前,城区各大市场、超市的猪肉销售摊位经营正常,市场供应充足。(本网记者 余庆 文/图)

责任编辑:刘爽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