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铜陵 >
“新”字当头,改革创新硕果累累
2018-10-19 来源:铜陵新闻网
我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首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全面深化改革成绩——

“新”字当头,改革创新硕果累累

铜陵新闻网讯(记者 刘洋)“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矿山山长制改革、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等改革成效显著,有的还领跑全省甚至全国。”10月18日下午,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方元在我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上向省市媒体记者系统介绍了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情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铜陵掀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热潮,形成了一批改革新品牌、新模式、新经验、新亮点。

敢为人先、敢闯敢试。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一把手抓改革,坚持问题导向谋改革,坚持督查落实干改革,2014年以来安排年度改革任务705项,目前除2018年(117项)外基本完成。在深入推进改革工作中,我市打造出了多个改革名品牌。

经济发展方面,搭建了改革试点示范新平台,入列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绩效考核连续三年优秀,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是全国唯一连续四年获优秀的城市;铜陵经开区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铜官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狮子山国家级高新区获批,天井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加快推进了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放大了循环经济品牌效应,铜陵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被国家发改委称为“铜陵模式”并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激发了农村改革的新活力,先后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首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市等,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多项全国、全省试点探路任务,进一步激活了农村的资源要素。构建了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最多跑一次”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和“多规合一”改革试点都走在了全省前列。

均衡教育改革品牌进一步打响,“阳光分班”被中央改革办作为典型改革案例向全国推介,荣获了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全国“两基”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今年又以“快乐3点半”为突破口解决部分学生家长照顾孩子难问题。矿山“山长制”改革全国首创,构建了“职责明确、配合紧密、协调有序、监管有力”的矿山管理责任体系,形成了“覆盖全面、利用合理、违法必究、修复及时”的矿山山体保护管理机制。警务机制改革打造出“铜陵模式”,着眼实现内部挖潜与机制创新并重,促使公安工作由“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转变,实现警力资源和警务效能最大化。该项改革获全国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探索”创新奖,并入选公安部改革办汇编的全国第一批精品案例。社区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中开展了以“减牌子、减考核、减事务、加强社区党工委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行动(简称“三减一加强”);今年针对居民自治不足、服务供给不足、主体参与不足的“短板”问题,继续开展新一轮社区治理改革,构建“党建引领、居政分离、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新体系。

民生和扶贫领域改革创新精彩纷呈。成功申报并启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建成开放市博物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图书馆新馆和40个全民阅读示范点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全市4A级景区总数达到7家;首创公共图书馆和新华书店服务综合体,建成“市民读书、政府买单”点读平台,举办文化惠民消费季、铜都阅读季、“月读公社”等活动。

我市还立法在主城区全面禁止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赢得市民普遍点赞;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涌现出30多个江淮志愿服务典型;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率先实现城乡医保、养老和低保并轨。扶贫脱贫模式有创新,开展的“产业+就业+金融”融合集成扶贫模式,有利于高质量推进“造血式”脱贫;在全国率先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贫困学生重大疾病、精准扶贫、意外伤害、疾病身故、农房保险等“五位一体”保险扶贫模式,更好地化解和分散了返贫风险。

“改革创新硕果累累,铜陵先后蝉联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成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等30多项各类试点示范城市,以82.78的幸福指数被《幸福中国白皮书》评为全国幸福指数第三位城市,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评为全国第26位的全国最安全城市。”方元说,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重点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发展活力、民主法治建设、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7个方面来谋划和推进改革。

责任编辑:刘爽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