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马鞍山 >
安徽马鞍山:产业脱贫发展模式多样化,特色品牌推动高质量脱贫
2018-07-2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马鞍山7月19日消息(记者 赵家慧)在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郑蒲港新区的官塘村生态农场,有8栋新建的连栋温室,里面种植的是经济价值极高的铁皮石斛。这个于2016年8月建设完成的种植园,目前已为村集体实现了年增收65000元。在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后,农业园相继增加了美国红提、吊蔓西瓜、黄桃、草莓等多种有机精品水果的生产。去年夏季,单单西瓜这一种,就为村集体带来了4.85万元的收入。白桥镇驻村工作队副队长秦厚军介绍说,官塘村128户贫困户利用申请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融资入股,每月可获得400元的预分红,加上12月份多发的200元,一年可获得稳定收入5000元。 

  官塘花庙村的段万武之前由于身患疾病无法从事重劳力,在生态农场建起后,他就在农业园里打些零工,为园区的植物浇水施肥。每月500元的打工工资,加上400元集体收入的直接到账,使他的日子明显比之前好多了,并于去年12月成功脱贫。

  青山绿水打造和县“田园综合体”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在距离市区约一小时车程的和县西埠镇,S105省道两旁绿树如茵,公路沿线的的绿化带目前已被和县本土成长起来的上市企业林海园林公司承包,以企业租赁的方式为生态建设助力。

  安徽林海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马丽介绍说,“政府通过流转农村集体土地,将道路两旁的土地以低于市场价租赁给我们种植苗木,一方面绿化了乡村,美化了生态环境,一方面也给村民带来了收入。”作为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企业、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先进民营企业,林海园林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积极利用贫困户小额信贷平台,贫困户可以自愿将贷出的5万元投入所在村合作社,再由合作社集体注资,获得投资产业收益。真正让贫困户从旁观者转变成参与者,自2008年建立以来,公司已带动了周边4个乡镇一千多农户从事花卉种植,助力了139户贫困户脱贫。

  “现在来西埠,可感受尘世喧嚣之外的一方净土。”这是和县西埠镇镇长许明选在2018首届安徽林海百花观赏节上的致辞。这个集苗木、餐饮、旅游、住宿、文化于一体的企业已成为和县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今年4月举行的林海百花节,更是直接将这些美景转化为经济收益,给当地带来多达400万元的旅游收入。

  盛夏时节,园区内大片荷塘正盛开着朵朵莲花,游客们可在园中,体验“田舍春柳小农庄, 提篮采摘满院忙”的乐趣。记者在园林中行走时,随处可见正在田间耕作的园区工作人员。和县扶贫办副主任李俊松告诉记者,在这里上班的贫困户有37人,园区不仅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午餐,如果种植的蔬菜瓜果在供应了农家乐餐厅后有剩余,贫困户们都可以拿回家去。

  正在盆景园劳作的陈安云有着二十余年园艺经验,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剪刀手”。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原本生活安稳闲逸,然而三年前,家中六口人中除了孙子孙女都陆续患病,高昂的医药费让这个家瞬间落入贫困的深渊。这时,林海通过贫困户帮扶找到了陈安云,并以一个月5000元的薪酬聘请他做园艺工人。通过这份工作,陈安云不仅有效减轻经济负担,还可以继续从事他所喜爱的园艺工作。

  “四金”助力扶贫攻坚

  和县的“四金工程”,是和县西埠镇党委书记熊英华常常挂在嘴边的系列特色举措。

  在和县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句标语,“种一亩菜,脱一户贫”。熊英华自豪地介绍说,“北寿光,南和县”,作为蔬菜种植大县,和县产品的蔬菜在全国都享有盛誉,这第一“金”就是蔬菜特色产业扶贫工程。在11个贫困村,政府投资了30亩设施蔬菜和70亩露天蔬菜,全县有5605户贫困户参与其中。

  2016年建档立卡的香泉镇新建村村民於帮明正在这里做着大棚看护的工作。他告诉记者,他家里有三口人,自从不久前自己患上了直肠癌,无法从事太大的体力活,一家人的生计就成了问题,在将家中2亩土地通过流转加入了村里成立的蔬菜合作社后,每年获得的利益分红和自己看护大棚收入的工资,使家里的情况一天天好转起来。

  除了“金菜地”工程,和县充分发挥拥有国家重点中职学校——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这个最大优势,贯彻习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思想,设立了“金饭碗”扶贫工程,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子女均可免费进入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学习,完成学业后,以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的方式,进入农村幼儿园任教。目前,首批22名贫困家庭子女已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他们毕业后的月工资为全县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预计年收入不少于3万元。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终身脱贫,用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和县还通过“金钥匙”工程,设立扶贫公益基金,用于开发扶贫公益岗位,让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截至目前,“金钥匙”扶贫公益基金累计募捐2486.5万元,共安排公益性岗位16174人次,人均增收约500元。而“金平台”工程则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使得贫困户种养的农特产品有了良好的销售电商平台,实现了“村民有什么,平台就买什么”的实际效果。

  含山县三龙村,小额贷款“喜羊羊”

  去往含山县环峰镇三龙村的一路山清水秀,白鹭成群,湖羊养殖产业在这里已初具规模。

  含山县检察院工会主席、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孙帮富介绍说,由于三龙村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和缺劳动力致贫的占80%以上,大多没办法独立经营。根据这种情况,今年以来,三龙村积极探索“村党总支+合作社+贫困户”的户联互助金融脱贫模式,由党总支牵头,组织召集有发展意愿的82户贫困户,实行“户贷社管、合作发展”,利用8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和34.6万元财政产业补助资金,出资组建含山县三龙养羊专业合作社,购买了492只湖羊作为第一期羊苗。合作社理事和执行监事全部由贫困户担任,同时,聘请了2名贫困人口负责饲养和杂务。

  孙帮富说,为了最大限度帮助贫困户规避经营风险,县、镇积极构建防疫、技术、保险、安保“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专门聘请了1名技术人员,并为每只羊购买了养殖农业保险。合作社目前已和马鞍山市一家火锅店达成订单意向,根据目前湖羊养殖市场行情,年底每名贫困户可增收1500元左右。谈到下一步规划时,孙帮富说,合作社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品种,发展山羊散养,并预备建设冷链进行深加工,提高养羊附加值,打造三龙“羊”品牌。

  林头镇福山村,荒山变身茶园“宝山”

  从林头镇福山村村部驱车前往白茶种植所在地东王自然村,老远就能看到山岗上被开垦成一垅又一垅的坡耕地。走进一看,上面密密麻麻栽种着一排排安吉白茶。

  过去的王山曾遍山是松树,然而在2005年前后,一场松材线虫病害让山上的松林陆续枯萎,随后整个山场被撂荒。直到去年5月,聚农兴邦农业发展公司前来考察,发现此处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无污染的自然条件刚好适宜白茶生长,便在这里兴建了白茶基地,使荒山变成了“宝山”,也给这里的贫困户带来了实在的经济收益。

  聚农兴邦农业发展公司法人代表杨自华说,公司以每亩地35元的年租金,租赁了2200亩流转山地30年,带动了四个自然村贫困户12户26人每年增收1800元。除此之外,林头镇利用107户贫困户“绿游游”项目资金32.1万元入股,等到三年后茶园正式产茶,每亩茶叶收益预计为5000-7000元,届时每户每年可分红600元,且采茶时需要的大量劳动力,也为林头镇提供了可观的就业机会。

  

责任编辑:刘爽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