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马鞍山 >
南京马鞍山同城记:两个乡镇均“一镇跨两省”,共用一个菜市
2018-07-18 来源:澎湃新闻
本文原标题:《【宁马同城】安徽江苏最相亲相爱又神奇的两个乡镇,全部都在马鞍山!》
 
在马鞍山,有两个相亲相爱的神奇乡镇——乌江镇、丹阳镇。为什么说他们神奇?因为它们都是一镇分两省!更神奇的是丹阳镇还是“一街跨两地”!
 
共同的历史,同样的乡愁,
 
这里的百姓,彼此融入、不分苏皖。
 
游客行走其间,
 
若不是矗立在边界线上的那块界牌,
 
没有人会意识到自己是在江苏还是在安徽。
 
同一个名字
 
同样的历史记忆
 
1
 
乌江镇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
 
与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
 
乌江社区(原乌江镇)仅一河之隔,
 
为安徽省东大门,八百里皖江第一镇。
 

 
乌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霸王祠、青石板老街、广圣寺、鼓楼、钟亭、牌坊等古迹。提到乌江的文化,离不开作为文化之本和重要象征的霸王文化。千百年来,西楚霸王项羽一直是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专家学者凭吊怀古的对象,霸王文化已经成了一种象征。
 

 

 

 
摄影:李永宏
 
乌江名人灿若星河。千百年来,崇书尚文蔚然成风,唐代乐府诗人张籍,宋代状元张孝祥、南宋以“能书闻天下”的著名书法家张即之、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戴本孝,民国时期当代书豪范培开,“当代草圣”、“百年巨匠”林散之等皆出于此。当今仍活跃书画艺坛的乌江籍人士有李秋水、林筱之、陈有德、韩静、鲍诗度、范雪晴、邵川等,他们都是乌江人民的骄傲。
 

 
历年来,乌江镇党委、政府始终重视群众性文化艺术,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尤其是书画艺术早已成为该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群众书画队伍不断扩大、群众性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乌江镇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努力推动全镇文化大繁荣、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和谐,扩大了乌江书画名镇的品牌影响力。
 
2
 
拥有同样历史记忆的还有丹阳镇。
 
苏皖两省交界处有两个丹阳镇,
 
一个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另一个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
 

 
两镇毗邻,街道相连,可谓“一脚踏两镇,鸡鸣闻两省”。为了彼此区分,两地根据南北方位的不同,把安徽这边的丹阳镇叫“南镇”,江苏那边的叫“北镇”。
 

 
其实,南镇、北镇在历史上本就是一家。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出游,至云梦、访江下、观藉河,渡梅渚、过丹阳、至钱塘,可见丹阳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并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史记》又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21年,在全国第一批推行郡县制,丹阳就是全国第一批建制县,县的治所在丹阳镇。那时的丹阳县很大,管辖着安徽和江苏两省的广大地区。
 
汉朝沿袭秦制,丹阳仍为郡县。到了两晋,丹阳县一分为二为丹阳、于湖两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朝统一中国,设置当涂县,废于湖县,但丹阳县仍旧保留。唐太宗贞观元年,废丹阳县,所辖地区并入当涂县,于湖和丹阳作为县名相继成为历史。清朝乾隆年间,丹阳镇被一分为二,北属江苏省,南归安徽省,于是就有了“两省共一镇、一镇两丹阳”的局面。
 
同一个传说
 
同样的家庭观念
 
驱车行驶在丹阳南北两镇,路两边“七仙花苑”“七仙广场”“七仙饭店”“七仙街”诸如此类的名称比比皆是。
 
一打听,原来这里就是董永七仙女传说的发源地。相传董永家住丹阳镇董山里,父亲去世没钱安葬,于是卖身葬父。玉帝第七个女儿被董永的孝举感动,也被他的忠厚老实所打动,从而萌发爱慕之情,向往人间幸福生活,下凡与他婚配。七仙女一夜织成十匹锦缎,将董永三年工期改为百日。天上玉帝查出七仙女私下凡尘,降旨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庭,派天兵天将来追,夫妻就此凄惨诀别。
 
听着董永七仙女故事长大的丹阳人,崇尚爱情,敢于追求爱情,在他们眼里,爱可以打破地域、物质的局限。也因此,从古到今,南北两镇百姓通婚非常普遍。
 
1990年,家住北镇的姜孝红经亲戚介绍,认识了南镇的陈兆兴。见第一次面,姜孝红就对眼前这个高高瘦瘦、长相帅气的小伙心生好感。同样,性格有些内向的陈兆兴也被开朗大方的姜孝红所吸引。
 
两人交往了两年多,即将谈婚论嫁,姜孝红的朋友们却劝她再考虑考虑,因为陈兆兴家在安徽,条件差很多,连新房都盖不起。但姜孝红没有犹豫,“我喜欢的是他这个人,物质条件暂时差一点没关系,我们一起去改善。”1993年,在一个5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姜孝红和陈兆兴组成了一个小家庭。1996年,儿子出生,为了纪念他们共同生活的这片土地,姜孝红给儿子取名“陈丹”。
 
同一个市场
 
同样的生活圈子
 
自从退休后,67岁的沈德富每天下午都会出来散散步。打开家门,往左几米远是安徽,往右是南京江宁。沈德富一般都会先往左,沿着两镇共有的商业街七仙街,到博望丹阳镇农贸市场逛逛。商业街两边馄饨店、糕点摊、服装店鳞次栉比,叫卖声此起彼伏,听了几十年,这份喧闹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沈德富的家在北镇,但他的生活离不开南镇。“镇上只有一个农贸市场,不管南镇北镇,都在一起买菜。”沈德富说,甚至在物质匮乏年代,两地的粮票、油票、布票也都可以通用。
 
在丹阳,农贸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既是南镇北镇的界线,也是两镇共有的“菜篮子”。每天一早,市场内就挤满了南镇、北镇的居民。“北镇人过来买菜很正常呀,他们又没有菜市场。”肉贩陈昌新是市场的“老人”,老市场时他就在,新市场建好后他也是第一批入驻者。“就拿猪肉来说吧,市场里十几个摊贩,几乎家家在南北两镇都有固定的客户。”
 
市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而在丹阳,两镇百姓一起逛的市场不止一个,一年四次的庙会算得上是“两地同欢”。
 
农历五月十三,又是一个南北两镇百姓期待的日子,这一天夏季庙会如约而至。南镇丹马南路整条街撑起了一个个大棚,棚里展卖的是南北各地的杂货、服装、农具等,来自苏皖两地的370家客商云集于此。
 
同一个名人
 
同样的文化传承
 
前段时间,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林散之研究会会员单人耘来到了范雪晴的家中,范雪晴因为生病好长时间没有跟他联系,单人耘老先生特地来到他家看望他,两人一起到香泉泡了个温泉。
 
左:单人耘 右:范雪晴
 
他们的友谊
 
都源于林散之
 
范雪晴,和县乌江镇著名的书画家,多年来,他和单人耘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经常在一起探讨书画创作。“单人耘老先生今年90多岁了,是我的长辈。之所以能与单人耘老先生建立如此深厚的友谊,源于林散之。”今年73岁的范雪晴说。
 
单人耘是南京市浦口区(原南京市江浦县)人,从13岁起,师从林散之学画学诗,经常到林散之家里去。“范家和林家的关系很好,那时候我也经常到林散之家里去玩。”范雪晴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有一次在林散之家玩的时候,他和单人耘相互认识了,
 
30多年来,范雪晴一直保持着跟单人耘的联系,每到逢年过节,他都会去南京看望单人耘。前段时间,得知范雪晴生病了,单人耘老先生特地从南京前往乌江镇看望他。
 
不仅跟单人耘关系密切,范雪晴跟南京花鸟国画研究院、南京山水国画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等的许多书画家都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大部分人年龄都比我大,也有跟我年龄相仿的,他们之中有许多是林散之的学生。能跟他们建立很好的关系,可以说林散之是纽带。”范雪晴说。
 
现在,位于和县乌江镇的安徽省林散之书画院暨九牧堂遗址项目正在建设中,今年10月将投入使用。安徽省林散之书画院于2016年4月在和县镇淮古街和阁揭牌。
 
▲林散之书画院暨九牧堂遗址规划图
 
 书画界的交流频繁,由于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乌江镇和南京市浦口区的民间交流活动也很多。乌江镇县级非遗项目“舞龙”,以及舞狮、花船、打莲湘等传统民俗文化表演队,每年春节和传统节日期间,都会接到南京浦口区的邀请,前往各村、企业进行巡演。乌江镇太极协会也经常去南京市六合区、浦口区参加比赛和交流,乌江镇综合文化站还经常被邀请去浦口区参加文艺汇演和广场舞大赛。文化交流已成为一种常态。
 
▲和县花船
 
同一个地铁站
 
同样的出行方式
 
7月16日上午8点,吃过早饭,赵蓉蓉开着自己的车前往离家10多公里以外的南京地铁S3号线高家冲站。8点15分,赵蓉蓉将车停好上了地铁,地铁到达油坊桥站后,转乘地铁2号线,不到9点,她就来到了位于新街口的一家健身工作室,这是她上班的地方。自从南京地铁S3号线去年12月正式运营后,赵蓉蓉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双城”生活。
 
赵蓉蓉是和县乌江镇人,2014年在南京找到了工作,目前在南京新街口的一家健身工作室上班。南京地铁S3号线开通以前,她住在南京的表姐家里,后来自己在新街口附近租了房子,S3号线开通后,她退掉了南京的房子,回到位于和县乌江镇的家里住。
 
    
“虽然在南京租房上班比较方便,但总感觉住得没家里舒服,地铁开通后,我住在家里,每天上班来回跑,很方便。”赵蓉蓉说,以前,她也曾尝试过自己开车上班,经常堵车,停车也是一个大问题,停车位不好找,就算找到了,停车费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南京地铁S3号线开通后,上班方便了许多,我的工作分早班和晚班,早班从上午9点开始,晚班从下午1点开始,不管是早班和晚班,我从家赶过去都能来得及,晚上下班的时候,我也是坐地铁回家,一般晚上10点就能到家。”    
今年,赵蓉蓉在南京买了套公寓,两年后将拿到钥匙,今后准备在南京定居,她也希望今后交通会越来越方便。“听说县里正在全面对接南京,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推进,其中包括高速和快速公路建设,这对我们家住乌江在南京上班的人说,是个好消息。”赵蓉蓉说,她更关注的是南京地铁S3号线(和县段)的项目建设,“如果地铁能延伸到和县,以后我回家,父母到南京去看我,会越来越方便。”    
 
对于未来自己的“双城”生活,赵蓉蓉充满了期待。
 
宁马融城当然不是简单的交通融城,
 
涉及到交通、通讯、金融等方方面面
 
宁马真正做到共建、共用、共享,
 
才能让双城生活的人
 
享受更加便捷的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刘爽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