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马鞍山 >
当涂县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上) 群众需求在哪,服务就在哪
2018-11-29 来源:皖江在线
    “六单”工作法来源于群众需求

“婚事新办要提倡/歪风邪气都滚蛋/要问喜事怎么办/新办!说起丧事更离谱/送葬队伍把路堵/大操大办讲排场/糊涂!父老乡亲请听真/文明之花要扎根/人人都办文明事/掌声!”太白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一阵锣鼓声响,群众自编自演的三句半节目闪亮登场。

在一片掌声中,村民孙为仁现身说法。原来,孙为仁在村里第一个按照“婚事新办”的要求,在村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喜事新办宴席大厅,为儿子操办了一场婚礼。“包括烟酒在内每桌标准不超过300元,节省了票子还不丢面子。婚事新办就是好!”

“新时代新农村文明实践,首先要从成风化俗开始,改变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陋习,边破边立。”村党总支书记陈益秋说,由于房屋征迁后统一安置,以往村民在家里操办婚丧酒席的传统只能改去镇上的饭店,少则600元一桌,多则上千,高昂的酒席开支让很多并不富裕的村民苦不堪言。有群众就向村里反映,村部能否挤出个场所让大家办红白喜事。

于是,村里将一处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建成多功能的宴席大厅,成立红白理事会,并约法三章,红白喜事的酒席数量、烟酒价格和菜肴一律按规定准备。宴席大厅免费为村民提供场地,事主只需自己承担食材和水电费用。村里成立红白喜事志愿服务队,村党总支书记陈益秋任队长,担任证婚人或司仪,村民们觉得很有面子。村大学生村官赵孝国统筹安排操办婚丧酒席的志愿者,村民通过手机或上门“点单”,他就帮着一办到底。

其他志愿者则当起了厨师、服务员,招呼客人,端菜倒茶。翻开登记簿,上面清清楚楚记载,自投入使用以来,共承办红白喜事31次,年底又有多场喜宴预订。盘算下来,一场20桌的喜宴能够节省1万多元。“参加一场红白喜事宴,就是一次文明实践。”陈益秋说,“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蔚然成风,带动了全村整体的乡风文明建设,大家纷纷点赞。

“群众需要什么,就实践什么;群众需求在哪,志愿服务就覆盖在哪。”当涂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开林说,如今,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由在乎“有没有”到注重“好不好”,由盼“数量”到盼“质量”。做到精准为农民提供精神文化生活产品,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首要课题。在总结太白村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当涂县提炼出可复制推广的“六单”工作法。所谓“六单”工作法,就是由群众点单,平台统单、制单、派单,志愿者接单,最后由群众评单。

三种方式实现群众点单全覆盖

刘世明是永兴村的退休教师,酷爱文艺的他退而不休,在村里组织成立了一支文艺宣传队,有70多位村民自发参加,吹拉弹唱跳,样样拿得起。有村民向他建议,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何不组织一台晩会让大家热闹热闹。带上村民们的要求,他找到村支部书记苏元跃点单,支书大腿一拍说,好!原来,前几天,来自县城西大社区的群众文艺队负责人许祥豹也找到村里,希望在永兴村搞一场城乡文艺联谊晚会。有人点单,也有人接单,点单接单一条龙,晚会呼啦啦就开了场。

11月25日晚6时,400多位村民就早早来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锣鼓响起,《歌唱祖国》《爱我中华》《共筑中国梦》等22个歌舞节目轮番登场,台上演得精彩,台下看得入迷。刘世明说,只需点个单,就可满足村民的需求,看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说到能做到。

“‘六单’工作法的第一步,就是接通群众需求,实现形式是群众点单。”当涂县文明办主任尹玲玲介绍,点单方式有三种:网络点服务菜单,即群众通过登录当涂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公众平台点单;干部入户征集服务菜单,即城区党员干部开展“访民情、解民忧”志愿服务活动上门接受群众点单,农村村民代表入户接受群众点单;现场点单,即群众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实践所、村实践站填写《心愿征集卡》点单。

接受群众点单后,站、所、中心三级平台工作人员开始统单,统一在平台进行统计、编号、登记、归类、汇总、分析,对不能及时提供服务的群众个性化需求,梳理、归档,统筹安排,并积极引导做好群众回复。之后是制单,对可以提供志愿服务的“群众点单”,分类制定“志愿服务工作清单”。再就是派单,根据服务需求项目,明确具体志愿服务内容时间地点,通过平台及短信通知志愿服务队,派发任务清单,并在平台公布相关信息,进行实时跟踪督促。

“是技能培训成就了我们这支队伍,让我们享受到了创业政策的利好,让我们有了创业技能。如今,我们的建造业务已做到了青岛,注册成立有100多名员工的建筑有限责任公司。”王华是村里的创业典型,说的是身边的人和事,乡亲们很是信服,便点单由他来给大家上一课。

在家门口享受精准服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传播和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新知识、新风尚的平台,要办得有吸引力,就要朝着好学管用的方向努力,让群众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太白村党总支书记陈益秋说,从最初的农民文化乐园,再到现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路走来,对村民的需求越来越清晰,供给也越来越精准。

太白村是典型的农村新型社区,房屋征迁后建成一色的安置房,3700多亩土地流转给了种养大户,除小部分劳动力返聘当农工外,出现了400多名剩余劳力。大家显然不能只靠每亩750元的流转费过日子,要趟出一条创业就业的新路。摆在眼前的课题是,创业就业需要技能,技能需要培训。然而,培训什么?既要听村民的意见,还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既要提供公共产品,又要提供个性化需求。

“以前参加技能培训,需要到镇里,甚至到县里,来回花钱花时间,如今在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可以,培训内容还量身定做,实在是太方便了。我们的队伍还要扩大,希望更多的村民参加建筑技能培训。”王华的话成了技能培训最好的广告,村民们纷纷点单,要求多办几场技能培训班。

记者 吴黎明

责任编辑:刘爽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