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阜阳 >
化作春泥去护花
2018-09-14 来源:阜阳日报

  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收拾好赶到阜阳汽车西站,搭乘6:20分发往阜南县新村镇的班车,刚好不耽误到校上课。这样的时间、这样的路线,阜南县新村镇中心小学教师刘海娟已经坚持了整整9年。

  9年里,刘海娟把所有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传授他们知识,给予他们关爱,始终默默付出着。当和她一起到镇里执教的11名老师几乎都离开后,有人问她“你怎么不走?”她的回答是:“我不能走,这里需要我。”

  坚持走教,为乡村孩子播下艺术种子

  今年32岁的刘海娟出身教育世家,她的爷爷、外公、父母都是人民教师。受家庭环境影响,刘海娟自小就有个教师梦。2009年,刘海娟终于得偿所愿,顺利考取阜南县特岗教师,并被分配到新村镇天棚小学。

  虽然已过去9年时间,但刘海娟依然清晰地记得,在去往学校报到的路上,她既兴奋又向往。但当站在学校门口的那一刻,现实却向她泼了一盆冷水——窄小的校园、两层老旧的教学楼、长满半身高杂草的操场……“后来,走进办公室看到,老师们的办公桌就是一张缺了腿的乒乓球桌。”刘海娟说,当时的环境很差,但是她没有退缩,“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干。而且我是美术老师,在农村学校比较稀缺。”

  诚如刘海娟所言,当时的天棚小学就她一个科班出身的美术老师,这一状况直到她从教的第4个年头才有所改变。“所以,当中心校领导提出希望我到所辖其他学校走教时,我没多想,就答应了。”刘海娟说。

  刘海娟这一走教就是9年。“之前都是走3所学校,这学期又新增了1所,每周有22节课,有时一天要跑两三个学校。因走教的学校多,每学期我的课表都是最难排的。”刘海娟笑着说。

  事实上,在刘海娟走教的路上,何止是课表难排。走教的学校中,最远的两校相距6里路,为方便赶路,她特地留了辆电动车在学校。即便这样,在下雨天,乡村的道路坑坑洼洼,车轮陷在泥坑里骑不动也是常事,总免不了踏着泥、趟着水,推着电动车去赶课;在冬天,下雪路滑,她多少次骑着电动车摔倒了再起来,继续前行……“每次听到学生们喊‘刘老师来了,可以上美术课了’,便觉得再辛苦都值得。”

  用爱陪伴,收获浓浓职业幸福感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刘海娟不是神,却常常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

  无论是最初任职的天棚小学,还是去年调任的新村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都占了在校学生的很大一部分。和孩子们在一起,她经常追问自己两个问题:“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基于这般心情,刘海娟总想为学生们多做点什么。她的班里有个学生叫紫萱,父母离异后,和奶奶一起生活。家庭的变故对紫萱打击很大,她变得性格孤僻、不爱与同学交往,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频繁请假、缺课。发现了紫萱的问题,刘海娟便开始努力帮她重拾以前的快乐。

  紫萱爱画画,刘海娟就让她负责分发美术作业本,后期还任她为美术班长;课余时间,刘海娟经常找紫萱谈心,到她家做家访……紫萱的变化有目共睹,在一次校小学生书画比赛中还拿了绘画一等奖。

  在刘海娟关注、帮助的留守学生中,紫萱只是其中一个。数年如一日,爱的双向交流,也让刘海娟感受到了浓浓的职业幸福感。

  去年的一个周末,刘海娟像往常一样,在学校和留守儿童一起画画。晚饭后,孩子们为她准备了一个小惊喜——看到孩子们捧着蛋糕走来,齐声喊着“刘老师生日快乐”,又一个接一个把从田野里采摘的野花送到她的手里,刘海娟忍不住流下感动的泪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年的付出,也让刘海娟收获了诸多荣誉,“安徽省最美教师”、“安徽省教师先进典型”、“安徽省人气教师”等,都是对她的肯定。

  “和刘海娟一起来的老师差不多都走了。她如果想走,肯定是有机会的,但她一直没走。”阜南县新村镇中心小学校长高祥说,她深知这里需要她。


责任编辑:刘爽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