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阜阳 >
他拿出儿子的婚房免费为孩子办国学馆
2018-09-06 来源:颍州晚报

 

 

  2016年,王国良做了一个决定:把建成不久、准备给儿子结婚用的三层楼房拿出来办国学馆,让附近的孩子有机会了解国学,学习传统文化。

  

  如今两年多过去了,他的国学馆办得有声有色,在当地形成了一定影响力,每年来学习的孩子达三千人次。

  

  喜欢传统文化,因贫穷放弃高考

  

  王国良家住颍泉区城乡统筹试验区,这里兼有城市和乡村的特点。“过去,这里的居民生活很苦。”王国良回忆,他上小学时连双胶鞋也没有,下雨天就赤脚踩着泥泞。父亲托人到太和县城买,等了半年才买到一双。

  

  王国良成绩优秀,尤其喜欢语文,初中时写的作文常被当成范文在全校传阅。那时候没有课外读物,一位叫翟文灿的老师为了鼓励他,用手抄写了一些传统经典文章给他阅读。从那时起,传统文化的种子就在他心里悄悄发芽。

  

  因为家庭贫困,王国良放弃了高考,回家务农。此后多年,他当过村干部,也和村民一起办过窑场。2001年,他养殖火鸡失败,欠下6万多元债务。无奈之下,他带着妻子和孩子,举家到广州打工,“干了4年,才算把债还清。”

  

  在外打工期间,王国良随身带着一本《论语》,有空就翻翻。先贤的思想与智慧,陪他渡过了那段难捱的日子。

  

  办起国学馆,免费教孩子们国学

  

  生活渐渐好起来,王国良却在思索:为什么现在的社会风气和以前不太一样了?

  

  “以前虽然生活贫穷,但民风淳朴。谁家有事,大伙都会来帮忙。”王国良说,现在村里很少见到年轻人,那种邻里互助、乡情浓厚的感觉也淡了,有些家庭还出现子女不孝的现象。

  

  王国良认为,一个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在家没人教育,所以不懂得感恩。”他决定为家乡的孩子办一个国学馆,用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孩子们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

  

  2016年3月,他把准备给儿子结婚用的三层新房重新布置,购买了桌椅、黑板、国学书籍,办起了明德书院,免费教孩子们国学。仅前期投入,他就花了4万多元。这些钱,都是他种地的收入。

  

  王国良一方面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给孩子们讲《论语》等,另一方面向专业人士求助。

  

  “他不图名不求利,只为让孩子们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他的精神让我们感动。”侯小桥小学校长汪洪刚说,王国良找到他后,他当即决定义务为孩子们讲国学。

  

  开始时,书院只有王国良、汪洪刚两位老师,如今已发展到19位,其中不少是附近学校的老师,他们都是志愿者。

  

  家长认可他,家人支持他

  

  近日,记者在明德书院看到,三层小楼被装饰得典雅大方,颇具书香气息。一楼教室里,30多名孩子整齐端坐,正在听王国良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传统文化典籍中很多句子和思想较为深奥,孩子们听不懂。要用讲故事的方式让他们理解。”王国良说。

  

  书院双休日上午开放,孩子们大多来自附近。王国良刚办书院时,一些人不理解,认为他是“想套取政府补助”。渐渐地,家长们发现误会了他,都认可他了。孩子在这里学习后,有了明显进步,回去后主动帮大人干家务,说话、做事也变得更有礼貌。

  

  书院讲授的内容,除了传统经典,还有书法、绘画,由来自太和县的几位书画家义务主讲。

  

  汪洪刚介绍,王国良经常到附近学校为学生讲国学知识。听说学校有几个孩子家庭贫困,他还主动承担了他们的簿本费。去年,明德书院和侯小桥小学联合举行“国学知识大赛”,王国良拿出2900元用来奖励孩子们。

  

  “我们这一代没能接受好的教育,希望给下一代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条件。”王国良表示。对于王国良的选择,家人都很支持,“他为大家做善事,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还帮助了大家。”


责任编辑:刘爽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