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阜阳 >
青山依旧春潮涌
2018-12-03 来源:阜阳日报
  在阜阳,60%以上的生产总值,7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就业岗位,90%以上的外贸进出口、工业增加值,都来自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星火燎原,如今已成为阜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奋斗、收获,成为全市跨越发展中最为激动人心的乐章。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坚定不移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充足适宜的“阳光雨露”,推动了阜阳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曾被喻为“草根经济”的民营经济,正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当之无愧地挑起阜阳加快发展的大梁。
  皖西北第一家民营企业的创业故事
  “朱慧秋在1982年就创办了皖西北第一家民营企业,一干就是36年,华信药业在她的带领下成为竞争力很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在11月15日召开的全市工业创新发展现场推进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李平对包括朱慧秋在内的界首企业家,给予高度评价,称他们“始终有信心、有干劲、有韧性,一如既往地做企业、抓创新、谋发展”。
  说起朱慧秋,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提起“北大富硒康”,人们耳熟能详。正是在朱慧秋的带领下,这个皖西北第一家民营企业通过数十年奋斗,成就了一个全国知名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一个家喻户晓的“北大富硒康”品牌。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和我的企业走过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回首过去,创业的艰辛和喜悦历历在目,我心里充满感激。感谢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拥有了实现梦想的平台。”朱慧秋说。
  1982年,朱慧秋带领33名城镇待业青年,艰难办起当时皖西北第一家民营企业。“当时真的是白手起家,没有资金,集资;没有厂房,租赁;没有经验,学习!”为了打开市场,朱慧秋亲自当推销员,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经历了艰难的创业道路。但由于产品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短时间内就被很多人模仿,公司陷入了低水平竞争的困局。
  恰在此时,北大生命科学院研发的“富硒蛋白”技术,成为一道曙光。朱慧秋在“三次北上”之后,精诚所至,终于与北京大学达成合作。华信药业由此开启了中国富硒酵母产业化生产的先河,引领、推动了中国科学补硒市场的发展,被誉为“中国硒行业的开创者”。
  如今,华信药业已成长为一家领军行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示范单位和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以生物技术为主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增强创新能力——与北京大学再度合作,进行“天然小分子”抗癌药物研发;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开展的特种生物资源霍山石斛胚胎快繁技术研究,已被纳入国家863计划……
  进取,永不止步。在华信药业,曾有这样一个观点:“华信药业不缺钱、不负债、不需要上市”。可到了2017年,上海盘古资本通过对华信药业估值注资、与华信药业对赌3年业绩上市,共同筹谋进入资本市场。
  精心呵护民营企业创业热情
  华信药业只是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我市一批批民营企业家勇立市场经济潮头,艰苦创业,激流勇进,书写了阜阳民营经济发展波澜壮阔的画卷。
  一颗种子从发芽、成长到参天大树,需要合适的土壤、温度,充足的阳光雨露,更需要精心的呵护。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依靠优惠政策强力推进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一系列优惠措施的出台,为全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加大‘个转企’和‘小升规’落实力度,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在税费、金融、财政、公共服务、市场准入等方面兑现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大力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和‘五大专项行动’,有力推动了民营经济发展。”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阜阳市及各县市区,对优秀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进行重奖,真正让企业家创业上有底气、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重。
  具体工作中,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宣传贯彻相关法规政策,优化营商安商亲商环境;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持续加强企业家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通过助保贷、过桥资金等形式提升金融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有效为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11月12日上午,阜阳市泰如冷库租赁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市民中心企业开办“一窗办理”窗口,一次性成功申领了营业执照、税务发票和公章,这标志着我市企业开办“一窗式”服务正式实行。
  企业开办“一窗办理”,就是指各相关单位通过一个窗口集中受理企业开办业务,申请人只需提交一次材料,便可办成一家企业。开办一家企业,只需要到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1-2个工作日即可办成。
  改注册资本实缴为认缴,全面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三证合一”“先证后照”“一窗办理”……一系列简政放权政策的落地、一条条“真金白银”扶持措施的实施,为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气候”和“土壤”,充分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热情。
  近年来,我市市场主体增长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民营经济。2017年,全市共发展市场主体7.9万户,同比增长21%,位居全省第二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0871户,同比增长19.44%。截至9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45.12万户,增量和总量仅次于合肥,均居全省第二。
  在省委省政府通报的2017年度发展民营经济考核结果中,我市考核得分位居全省第三,获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随着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的举措落地,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营企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中取得了新进步,规模实力整体提升,运营状况总体向好,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私营企业发展到88803户,同比增长34.58%,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41040户,同比增长16.21%,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54.65万人,同比增长19.96%。
  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民营企业,可以说是市场经济最敏感的神经和最活跃的主体,他们对于发展态势的把握极为精准。近年来,我市一大批民营企业迈上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从拼资源、拼成本的低端领域,迈向拼技术、拼创新的全新空间,民营经济发展呈现“高大上”的新特点。
  高,一些民营企业以技术创新形成一技之长,以专业化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91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民营企业190家,占比99.5%。今年我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有望超过100家,总量可达220家以上。民营企业的量质齐升,支撑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持续在全省领跑。今年1-10月,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7%,增加值同比增长22.2%,两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三位。
  大,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11月7日,省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发布了2018全省民营企业营收百强、纳税百强、进出口百强名单。我市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太和县大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晶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跻身榜单,入选数量居皖北第一、全省第三,企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上,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一个明显的标志是民营企业运用资本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新三板”挂牌企业14家,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426家,其中“成长板”55家。通过对接资本市场,企业的融资能力、品牌价值、治理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变化,促使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
  民营经济星火燎原,如今已成为阜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我市民营经济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势头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扩大就业的主要阵地。
  2017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9.93亿元,同比增长27.2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6.35%;完成税收182.08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73.21%,同比增长29.56%;完成进出口总额66.48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8.5%。
  这些数据,不仅让我们直观感受到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强劲活力,更显示出其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民营企业对地方的贡献体现在方方面面,就阜阳而言,除了税收和外贸,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要占七成以上,还提供了八成以上的就业岗位。”市经信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2017年,全市民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50亿元,增长10.5%,对工业的贡献率达到95%。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已成长为阜阳经济的重要特色和优势,也是阜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培育新经济新业态的动力源泉。
  从过去的“草根经济”艰难起步,到占据地方经济的“半壁江山”,再到如今的绝对优势。阜阳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青山依旧春潮涌。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极大振奋了民营企业家的精气神,筚路蓝缕的颍淮弄潮儿,也迈向又一个大发展的春天。

责任编辑:刘爽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