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芜湖 >
北京奥运会开幕十周年 回访5位芜湖当年奥运火炬手
2018-08-08 来源:芜湖新闻网

    2008年本报报道的奥运火炬在芜传递盛况 资料图片

    编者按:10年了。我们依然记得,2008年5月29日,奥运圣火开始了在芜湖境内的接力传递,共有100名火炬手参与其中,多少人欢呼雀跃,多少人摇旗呐喊。

    我们依然记得,2008年8月8日,“鸟巢”上方,当奥运圣火熊熊燃起,多少人热泪盈眶,多少人充满自豪。

    2008,北京奥运,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经历奥运洗礼的中国人,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不懈努力奋斗着。今天,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十周年的日子里,本报特别回访了5位芜湖当年的奥运火炬手,重温昔日的感动,见证今天的成长。

    任国梅:

    城市美容师,我还想继续当下去

    本报讯 “你当年是火炬传递的第几棒?”“33棒!”芜湖市鸠兹物业负责采购的任国梅大队长马上给出了答案,不用丝毫检索回忆。

    提起2008年的圣火传递,任国梅的眼神变得明亮生动“路途太短了,总想着要再长一点,再长一点多好。”那天,因为临时改变路线,她跑的路段是从荟萃中学到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那里离平时上班的地方很近,有很多同事来陪我跑这50米,真的很感动。”作为曾经的奥运火炬手,她至今仍记得,培训人员教他们的礼仪。这些文明习惯至今仍影响着她的生活,让她思考如何以礼待人。

    两个月前,任国梅乔迁之喜。搬进新家的那天晚上,她和亲戚一起看了一段录像。那是一位摄影记者拍下来剪辑好送给她的,内容就是她跑的那50米。任国梅说,她不认识那位记者,但十分珍重这份礼物,这让自己的回忆可视化,即使在岁月的淘洗后,也依旧清晰可见。

    “我的奥运精神就是坚持、向上。我在搬家的那天放这段录像也是想让家人知道,我们家一直在向前奔跑,给新家一种正能量的氛围。”任国梅说,那次奥运会对她的影响很大,“我从前只是一个工人,保洁队的队长。现在能够步入管理层,在很大程度上感谢那次奥运传递火炬的经历。让我在公司里小有名气,被更多人注意到。”

    现在的任国梅已经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但她打算申请继续工作,“城市美容师,我还想继续当下去。”

     记者 程茜 实习生 朱海啸 闫硕

    吴秀梅:

    火炬手这个身份,一直鞭策着我前进

    “那年的衣服,我都熨平了罩起来,挂在柜子里。火炬放在客厅的展示柜里,经常会看一看。”脱下运动服,换回护士装,手中的火炬已经熄灭,但针筒、药水还是要拿。从2008年到2018年,第92棒火炬手的身份只是短短的数分钟,吴秀梅还是那个健谈爽直的吴秀梅。

    2008年,吴秀梅是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病房护士,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评选为当年的安徽省“十佳护士”,并最终成为了全市护士代表的火炬手。回想当年的传递盛况,吴秀梅的语气仍然透出几分兴奋。“我们头天下午就住进铁山宾馆了,第二天有大巴车送到各自接棒的位置。我在车上就看到路两边人山人海,好像屋顶上都有人。大家都很热情很激动,但是也有一种庄重的氛围。我记得最后跑了50米,一眨眼就跑完了。”

    “奥运火炬手这个身份,十年来一直是鞭策我前进的动力。”任务结束后,吴秀梅一家成为了社区里的“明星”,她在小区散步时,经常会有人主动上前打招呼,聊天;社区活动时,也邀请她作为嘉宾与大小朋友们分享故事心得。吴秀梅当时11岁的儿子也倍感骄傲。“小孩子都好奇,他会带门口的小伙伴来家里玩,让他们近距离看看火炬、摸摸火炬。”

    吴秀梅从最开始的护士到护士长,再到今天的护理部主任,那一天的荣耀,让她往后的十年,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既然大家认可了我,我就不能辜负了这份期望。”直到记者采访,她还在为近期医院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住院部家属开放日作准备。

    北京奥运会早已落幕,但它带来的文明与开放的社会氛围却日益浓厚,这也让吴秀梅倍感欣慰。“就拿我的工作来说吧,现在人们对待精神疾病的态度已经发生了特别大的转变。经常有志愿者来医院献爱心,呼吁消除歧视。这种对弱势群体的包容,本身就是文明开化的佐证。”

    记者 程茜 实习生 朱海啸

    娄祥武:

    路很短,但那个劲头一直保持住

    48岁的娄祥武是我市一名公安干警,也是2008芜湖奥运圣火传递第99棒火炬手。“这大概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纪念的一段路!跑两百米对我来说太轻松了,但不能放松要求,因为我代表的是芜湖人乃至中国人的形象,必须要跑得精神、跑得漂亮。”当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不止一次这样说过。

    出于对射击的热爱,娄祥武在17岁时就参加了市业余体校的射击训练。次年便入选省射 击队,直到1994年调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他参加过多次全运会,并在2009年一举夺金,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位夺冠的业余选手,是江城乃至安徽体坛的一个传奇。

    而他与奥运会最近的距离,可说是这段火炬传递了。回忆过去,娄祥武对这段经历仍然深有感触。“正式跑之前都接受过培训,怎么握住火把,怎么点火,有哪些注意事项,全部讲解到位。”作为我市倒数第二棒的跑手,他是在奥体公园门口完成的交接,“我还记得是在那个大石碑的位置,把火炬递过去,我这一棒就结束了”。

    具体的细节记忆也许会模糊,但那种自豪和荣誉却陪伴了他10年,始终不曾褪色。“高兴、光荣,这是不用讲的。这对我今后的人生是一种激励,火炬传递的路很短,但那个积极向上的精神头要一直保持住。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很小的事情上,都是如此。”

    记者 程茜 实习生 朱海啸

    朱学政:

    带领更多人在生活长路上“跑下去”

    上学时,朱学政就擅长跑步。曾是国家二级运动员。文革后,朱学政来到芜湖乳品厂上班,工友们骑车,他却每天推着自行车跑步。没想到的是,这一跑就是20多年,他不仅跑进了上海马拉松,还在2007年创立了芜湖长跑俱乐部,并在2008年成为了奥运火炬手。

    北京奥运那一年,朱学政63岁。他依然清晰地记得作为芜湖圣火传递5号棒的自己,在银湖大桥附近传递圣火的场景。“我仿佛跑进了一片红色的海洋,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芜湖市民,衣服上印着、脸上贴着、手中拿着一面面五星红旗和奥运五环旗,尽情挥舞,呐喊加油声不绝于耳。”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这段“终生难忘”的经历,让朱学政有了更进一步的梦想和追求。此后他以百倍热情投入到芜湖群众体育事业的推动上。由他创立的芜湖长跑俱乐部(现为芜湖长跑协会)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壮大到300多人。十多年来,年逾古稀的朱学证依然坚持每天长跑10多公里,鼓励还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跑步中来。他们中有退休老人,有高中生,有爱美的女士,还有饱受“三高”困扰的上班族。“看着大家的身材变得越来越匀称,身体也越来越健康。让我觉得带领大家跑步这件事虽小,却特别有意义。”

    为推动芜湖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朱学政一直身体力行。他曾跑出过全马3小时11分06秒的优秀成绩(9段,60岁以上组最高段位),参加过国际登山大会,获得过芜湖体育年度人物、省体育社团先进个人、全国田径锻炼之星等一系列荣誉。

    在朱学政家,关于体育赛事和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照片,挂满墙壁。朱学政一直视为北京奥运火炬手,是人生的重要时刻。“以前,我可能只是把体育运动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圈子。”朱学政感慨道,在10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8月,中国健儿在赛场奋力拼搏,中国位居金牌榜第一,从曾经的“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中国竞技体育在北京奥运会上实现了新的跨越。北京奥运会也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那以后,让全民健身、大众体育能够真正影响和改变更多人的生活,就是他的梦想。“和火炬传递一样,如果我干不动了,还会有更年轻的队友接棒!”

    记者 王世宁 实习生 闫硕

    钱可人:

   自信是我受用一生的财富

    3岁失去听力的她,喜爱用画笔和舞蹈表达对生活的热爱;12岁那一年,她因两幅画获奖,作为全国残疾小画家代表,访问瑞士,被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作“不可思议”;她迈开双腿跑出聋孩的期冀,参加过聋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并打破两项世界记录;她不愿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被名校特招,坚持追求艺术梦想……

    她从没想过,奥林匹克,和自己会有如此的缘分。2008年,20岁的钱可人,成为北京奥运圣火传递芜湖第60棒火炬手。那一天,在中江桥南,手持火炬的短短50米路程,凝聚了她的自信与梦想。当时的她不断挥舞拳头,与市民共同高喊“中国加油!奥运加油!”虽然练过很多次让自己慢点再慢点,但她还是觉的自己跑的太快了。

    不过那一刻是终点,也是起点。2008,属于钱可人新的一页已经悄然翻开。

    首先是自信。“打破隔阂,进入健全人的圈子,是我人生到目前为止,做过的最多的努力。”钱可人坦言,因为参与体育运动,参与奥运,自己心理素质变得强大,学会从失败中寻找方法。

    其次是格局。因为和奥林匹克的种种缘分,出生于平凡家庭的钱可人有机会去看世界。从瑞士到澳大利亚到土耳其再到美国,钱可人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中国快步走入世界舞台中央,特别是受邀出席联合国青年大会的经历,让她感受到中国的年轻一代越来越有机会参加国际活动。“经历奥运洗礼的年轻一代,会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追逐人生目标。”

    最后是改变。“因为身体缺陷,以前我曾想,从事一个不需要频繁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可没想到现在可以做一名老师。”钱可人大学学的是服装设计,曾在深圳一家法国时装公司工作了3年。后来,因为兴趣使然,她回到芜湖创办了服装和美术工作室。和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艺术爱好者,在一片小天地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情,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

    难能可贵的是,10年来,钱可人一直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一直在前进。虽然已经衣食无忧,但钱可人还在为提高自己的美术理解和艺术技巧而奔波求学。最近一年多来,她坚持周一到周三在南京进修,周四到周日教别人画画。她觉得,奥运精神始终在影响自己,“更高更快更强……不断奔走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

    记者 王世宁 实习生 闫硕

责任编辑:刘爽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