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阜阳 >
七十年巨变 美丽阜城绽芳华
2019-06-11 来源:阜阳日报
   如果要问阜阳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答案一定是这座城市规模、面貌和品质的华丽转身。脏乱、贫困、破旧的城市旧貌一去不复返,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派整洁明快、多彩多姿、宽敞高大、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大城市景象。其发展速度之快,变化之大,让置身于街头巷尾的市民倍感自豪。

   和着新中国的脉搏走过70年峥嵘岁月,70年的奋斗建设,阜城和各个县城的面貌发生巨变。特别是近年来,古老而年轻的阜阳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加速发展模式,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市颜值不断刷新:城市面积数倍地扩大,原来零落破旧的老房被一排排一片片整齐壮观、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所代替;昔日狭窄不平的土路变成宽阔平展的柏油大道;曾经风吹尘屑飞扬,雨落污水遍地,夏天浊臭难闻,夜晚黑暗笼罩,如今各项市政设施齐全,环境整洁靓丽。

   从当初狭小局促、各项设施一片空白、低矮破旧的城镇,到如今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公园绿地花团锦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能级不断提升……阜城正快速成长为“规模大、设施全、经济活、环境优、形象美”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

   “那时候的阜阳城,只有‘巴掌大’的地方,以老地委为中心,南边到西城河,东边到三里湾,基本上就是沿着人民路的范围。”1955年,22岁的朱友信从颍上调到当时的阜阳地委组织部工作,带着妻儿来到阜城居住。在他的印象中,当时的阜城,面积不过两三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万人。

   新中国成立时,定型于明代的阜城旧城城郭内面积仅1.52平方公里,狭小局促。1962年版的《阜阳专区地图册》中,有一幅阜阳城区图,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主城区基本在西城河、南城河、泉河以内的范围,颍州路当时还叫阜太路,现今文峰公园的地方,标示为两个大大的养鱼池……

   而翻开今天的阜阳城区图,面积已经大幅度扩大。一张张地图,记录了城市发展的足迹。

   建国初期,阜阳地区的城乡建设处于无序之中,没有具体的规划,主要开展一些与人民生计有关的修补工作。1958年,阜阳地委、行署所在地阜阳县城正式制定城区规划,但最终未能落实。

   改革开放后,阜城实施了五轮整体规划,引领城市不断扩大。1978年,县级阜阳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第二次编制了阜阳城区建设规划,并于1983年开始实施。“当时阜阳城市建设主要是围绕着人民路、颍州路发展,南边规划到现在的清河路、莲花路,西边规划到西城墙,向东基本上到铁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专家告诉记者。

   1983年的城区规划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远远不能满足阜城的快速发展,因此,在1990年,我市编制了第二版的整体规划,将城区规划用地扩展到46平方公里,并首次提出了建设皖西北中心城市的概念。

   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阜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规模大幅扩张,我市在1995年又对整体规划进行修编,将城区面积扩张到70平方公里,并以“Y”形水系为基础,构成两河三片的城市形态。1995年编制的总体规划一直沿用到2007年,才重新制定了新的规划,城区规划面积扩展到140平方公里。

   “在这个时期更注重一些环境的建设,像当时阜阳的文峰公园、南城河公园、清颍公园、泉河景观带、三角洲公园,基本上是在这一轮的城市规划指导下建设的,这使得阜阳的城市品质进一步提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专家分析。

   2012年,我市编制了最新一轮的城市整体规划,将城市定位为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地区新兴加工业制造业基地和能源基地、皖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至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00平方公里,并实施“南进、西拓、东控、北优”的空间发展战略。

   如今,随着城市规模和能级的不断提升,阜城在全国、全省的城镇化版图上占据了重要一席,被定位为中原经济区东部门户城市、皖西北区域中心城市。自身优势明显、政策机遇叠加、基础条件成熟的阜城,正有序实施主攻城南新区,开发高铁新区、西湖新区,推进颍泉、颍东、阜合现代产业园区拓展区建设,迈向全新的城市发展坐标。

   在阜城搬井社区居民李长军的记忆中,直到八九十年代,现在港利绿园、瑶海大市场这片所处的搬井社区,还是城外的一个小村庄,分布着大片的农田。由于城东发水,几支生产队搬到这里开辟了菜园,成为阜城的蔬菜供应地。

   当时,阜城的主干道人民路只通到西城河,就成了“断头路”,搬井村的村民进城,还需要绕道泉河大坝。资料显示,建国前,阜阳城区内有石条铺装的道路42条,全长20.3公里,路宽一般为2-4米,最宽处约6-7米。建国初期,城市建设主要是开通、延长、拓宽道路,先后铺成煤渣、砖渣、白灰三合土路面。

   “那时候城区小,到什么地方去走着就到了。1956年开始修颍河闸,地委开大会动员机关干部去参加挑土等义务劳动,领导在台上说,等闸修好了,还可以跑公共汽车呢。台下哄堂大笑,大家都觉得遥不可及。”朱友信回忆说。

   跑公共汽车的愿望,到16年后才实现。1958年,颍河闸桥建成并通车,结束了阜阳城河东、河西分割的历史。1971年,濉阜铁路通车,为方便铁路乘客,阜阳县成立城建局公共汽车队,1972年1月正式营运,当时只有两部江淮牌客车,行车线路从火车站至人民剧场,为1路公共汽车,全长7.5公里。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道路的变化,折射出城市变迁。1965年,沥青路面开始进入阜阳城区,这是阜阳地区首次使用沥青铺设路面,仅这一年就修建沥青道路4公里,面积4.8万平方米。1978年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政建设进入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市区原有道路得以拓宽,新修道路不断增加。从1977年至1984年,阜阳城区完成了人民路、颍州路、颍上路等道路配套工程,即分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下水道,道路总长达56公里,沥青路面36公里。

   近年来,阜阳城区道路、桥梁建设突飞猛进,南京路泉河大桥、颍上路泉河大桥、朝阳大道颍河大桥、向阳路颍河大桥等桥梁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颍河、泉河两岸天堑变通途;霞光大道、合肥大道、复兴大道等城市交通“动脉”,以及颍州路、西湖大道、颍河东路与京九铁路立交等陆续开工或建成,一个纵横交错、更加畅通的主干路网,不仅拓宽了城市框架,也让阜城各个片区联系愈发紧密,现代化大城市的格局正托“颍”而出。

   端午假期,位于颍州路与淮河路交叉口处的乐活广场(东清河游园)刚刚试开放,就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游玩。广场入口处,六个体形巨大的彩色灯柱高高耸立,让人眼前一亮,广场内的大草坪,搭配错落有致的景观苗木、景观小品,更是吸引了大人小孩。

   “这片是商业区,就缺一个供人们休闲的公园,这个广场的建设,对周边居民来说非常有必要。”家住万霖花园的王建海,听说乐活广场开放,和家人第一时间前来感受美景,游园的高标准,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建海今年46岁,从小生活在阜城,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阜城只有一个清颍公园可去。“灯展、动物展、爬山、骑马……那时候最兴奋的事,就是父母能带着到清颍公园去玩。”在他的记忆中,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清颍公园的灯会还是阜阳人的春节盛事。“现在到处都是公园游园,双清湾、岳家湖、颍河景观带等等都去过,确实建得很美。”

   阜阳有计划的园林建设是在建国之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阜阳县政府开辟了清颍公园、人民广场,是为当时阜城百姓最主要的休息、游览及集会场所。1998年-2003年,阜城建设了东、西、南、北四个三角游园;2002年,阜阳生态园开园;2004年,文峰公园建成开放。2017年,城南双清湾公园开工……特别是近年来,阜城的园林建设突飞猛进,综合公园、湿地公园、特色游园、景观带等不断建成,令人目不暇接。

   “阜城共规划有11座综合公园,2016年以前只有3座,分别是泉河风景带、环城公园、三角洲公园。这两年,其余8处已全部开工建设,多数已建成使用。”市园林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其中,三角洲公园和全长约15公里的泉河风景带,是2008年开工建设。

   2016年以来,阜城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继建设了双清湾公园、中清河公园、岳家湖公园、抱龙公园、颍淮公园、颍河风景带、七渔河风景带等8座综合性公园,以及东清河游园、西清河游园(南延)、西城河(外河)游园、济河南公园等12座游园,新增公园绿地面积300余公顷。

   一大批公园、游园的建成使用,有效改善了城市绿地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局面,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福利,增强了阜城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座座公园,成为近年来阜城环境提升的真实写照。围绕“水”字做文章,阜城还结合22条黑臭水体治理,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对阜城45条城市河流进行统一整治,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湖两河凭古韵、三片六脉兴颍州”的总体水系格局。同时,围绕“绿”字做文章,打造滨水园林新景观,大力实施以公园、游园、绿道建设和现有绿化加高、加密、加绿、加彩,形成了“一路一树,一街一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五彩缤纷”的多彩城市形象。

责任编辑:徐涵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