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合肥 >
【组图】传承记忆 肥东一乡村打造特色民俗馆
2019-06-26 来源:中安在线
村民参观民俗馆。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近日,记者从肥东县众兴乡获悉,该乡建设了一个村级“民俗馆”,为了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一座民俗馆,装着几代人的昨天和今天。”据介绍,曾为人熟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器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岁月的变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前辈们不可磨灭的记忆和后辈人不曾知晓的遗憾。民俗馆的建立将让孩子们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体会到老一辈人生活和工作的艰辛。

  众兴乡75岁的老人王有先说,自从搬进儿子盖得两层小楼,用上现代化的农机具,锄头、镰刀、犁耙这些传统的劳动工具,就再也派不上用场了。不少村民们把它们都放进了柴房或者废弃的小屋里,这些东西就像一个时代的记忆,再也不会被用到实际生活中。

  走进民俗馆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犁。那是一只犁头生了锈的犁,显然已经很多年没有被用过了。“以前我们用牛犁田的时候,犁头肯定是擦得干干净,锋利的像一把刀。”一名村民介绍,现在随着机械化种田的推进,犁耙都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干活更轻松了,解放的精力可以用来干更多事情。

  在民俗馆的内部,牛骨制作的线锤、木质的高跷、老式的煤油灯、木匠用的墨斗…这些仿佛不久前还活跃在生活前线的工具,随着人民生活的日渐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具早已换了更加先进的款式,它们像一个时代的记忆一样,被尘封在柴房的角落,或者被安置到民俗馆的一隅。

  据工作人员介绍,设置民俗馆,搜集更多的老物件,让年轻人从这里更好地了解祖辈的生产生活情况,对传统文化也是一个学习和传承。“比如这个木头做的高跷,以前下雨天路泥泞,又没有胶鞋,就用这个高跷绑在脚底走路。”他说,如今村村通修到了家门口,出门就是水泥路,下雨天也有电动三轮车“开路”,早已经不需要那么辛苦。

  “现在偶尔也会来看看这些东西,觉得这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当地不少老人在接受采访时笑言,他们就是从苦日子走过来的,现在虽然生活好了,但是依然要忆苦思甜,不能忘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也希望当地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能够保护好当地环境,让子孙们能够有一片好的蓝天和净土。

  幸运的是,当地政府已经在积极行动。“搜集这些老物件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进行生态环境的调研,找准问题所在积极精准施策。”据介绍,打造乡风特色的民俗馆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他们已经找到了一个积极的平衡点,并通过二者的相互联系,来诠释美好乡村的变化。(记者 刘玉才)

责任编辑:徐涵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