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姓民生 >
凉山深处号角鸣 四川省越西县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助力精准扶贫
2018-10-11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凉山深处号角鸣

图为吉皮伍合正在传授漆器工艺。

“文房四宝”“步步登高”“洞藏乾坤”……9月9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一场豆腐盛宴闪亮登场。这是“君在山水间·2018越西第四届文昌文化旅游节”的一大亮点。旅游节上,大红袍贡椒、优质苹果等名优特产纷纷亮相,人们载歌载舞,“四川省民间艺术(彝族银器制作)优秀传承人”曲木克底穿上节日的盛装,现场展示银器的制作工艺。越西县独有的民族风情,观音碧潭、阳糯雪山等盛景,源远流长的文昌文化、丝路文化、三国文化,借助旅游节的平台,展示、传播出越西独特的文化品牌。

1994年,越西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越西县委、县政府按照“一核统筹、两线作战、三大攻坚、四治并举、五级联动”思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2014年至2017年,共退出86个贫困村、脱贫9676户4047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2.8%,贫困群众的生活、贫困村的面貌正发生深刻变化。如今,越西县委、县政府正着力将全域旅游作为首位产业,将其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农文旅一体”发展,吹响了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

推进现代农业,让特色农产品优质优价

越西县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2016年,越西县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境内有申果庄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小熊猫、珙桐、红豆杉等10多种国家一类、二类保护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

越西县也是一个农业大县。“越西苹果”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证书、国家绿色食品证书,“越西甜樱桃”获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认证、国家绿色食品A级标准认证,“越西贡椒”获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越西县还是国家绿色马铃薯原料生产基地,现代烟草主产县。

记者来到大屯乡大同村,漫山的果园里,“蜂王浆”“金星”“红富士”……红艳艳的苹果已高挂枝头,脆甜可口,置身其中,一派果韵秋香。乡党委书记郭进才告诉记者,大屯乡的大兴村、大同村是越西县优质早熟苹果示范基地、“越西苹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两村现种植苹果面积6500亩,其中投产4000亩。为了支持苹果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2016-2018年,地方政府共投入财政支农资金1000万元,新建太阳能提灌站1座,蓄水池1100立方,果园灌溉管网20千米,果园机耕道路硬化5.5千米,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同时,大力推广优质早中熟红津轻、红王将、巨森苹果品种,并对原有老品种“金冠”、“元帅”系列逐年进行高接换种,现已完成苹果良种高换2500亩。

“盛果期早熟苹果果园,平均每亩产值1万元,纯收入0.7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郭进才说。下一步,大屯乡将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度假、科普示范、生产加工、销售体验于一体的新型产业示范园,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发展乡村旅游、避暑度假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脱贫奔康。

近年来,越西县牢牢把握精准扶贫和乌蒙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的机遇,把产业扶贫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底蕴深厚的农耕文明,通过现代化、品牌化、规模化,释放出新的活力。下一步,越西县将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大花乡、丁山乡、大瑞镇建设特色水果产业融合园,新建2000亩的甜樱桃、苹果基地;在大瑞镇、大屯乡新建1000亩设施蔬菜基地;在观音河谷建设虹鳟鱼良种场等。同时,在高山和二半山区等特色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引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让牛、羊、马铃薯、荞麦、燕麦、高山错季蔬菜、藜麦等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从而在根本上实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

发展文化产业,在传承中保护传统文化

越西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千百年来,彝、汉、藏、回等10多个民族在此相生相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这里有彝族的火把节、彝族年,尔苏藏族的则跺尕(尔苏火把节)、布渣卓、措来屋(三月初一,射箭节)、拉杆比等民族传统节日,饮食、服饰、漆器等颇具特色,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风俗习惯更增添了一丝神秘。

为了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越西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发掘和保护工作。2017年11月,越西九大碗、彝族尝新节、彝族银饰制作技艺、布尔热达克孜托、萨巴诵经调,被列入凉山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乐青地乡享有“银饰之乡”的美称,瓦曲村更是远近闻名的“银匠村”,村民世代从事银饰加工。鸡冠纹、蕨草纹、日月纹、孔雀纹……彝族的祖先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叶、飞禽走兽,抽象出丰富多彩的图案。村里有从融银、拉丝到洗银一整套加工的设备、工序,产品远销汉源、昭觉、西昌、甘孜、九龙等地。

村民海来吉日擅长制作耳环、耳坠。“我们的加工工艺都是从父辈那里传承下来的,所有的图案、花纹,都是手工敲打而成。”海来吉日告诉记者,每隔十天,就会有人上门收购一次。他家每批能制作300多对耳饰,依市场行情,每年可收入七八万到十几万不等。

“早在2016年7月,我们就扶持村内大户成立县内第一家银首饰加工公司‘越西古银庄首饰有限责任公司’,希望能够借此带动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民,通过从事传统银饰加工脱贫致富。”乐青地乡乡长刘晓勇说,“目前,我们正在筹备银饰加工专业合作社,初步社员已达200人,其中,在外有门市的大户就有30人。下一步计划发展电子商务,并组织社员编制越西县银饰加工行业标准,规范加工工艺。”

普雄镇是凉山州民族第一大镇,95%的人口是彝族人。村民吉皮伍合是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到他位于普雄镇上的店铺,一个个带着浓烈彝族特色的“红、黄、黑”三色的漆器,令人目不暇接。在这里,既可以看到“萨拉博”酒器、毕摩乌吐,也有托盘、碗筷等传统日常用具,还有结合了现代需求的花瓶、桌子。在他们呷拖村的作坊里,17个学徒,正分别从事着打磨、上漆、作画等工序。

吉皮伍合告诉记者,制作一件漆器,要经历10多道工序。过去,这些原生态的漆器主要的是通过批发商采购销售,每年成本50多万元,销售收入在70万元左右。为了让漆器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今年4月,镇政府支持他成立了彝族漆器销售公司。

“我们在推进脱贫攻坚、移风易俗的同时,也注重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普雄镇党委书记吉瓦什坡说,“普雄镇共有4个贫困村,我们将扶贫资金整合,给予每个村3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村级合作社,鼓励、支持吉皮伍合创业,发展文化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打造越西名片,走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

越西县是文昌文化发源地,自古便有祭祀文昌帝君的习俗,金马山、紫府飞霞洞、观音碧潭、拜仙桥、文昌大庙等古迹,都有着文昌帝君张亚子的传说。

2015年以来,越西已经成功举办四届文昌文化旅游节,“君在山水间”的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

“文昌文化旅游节是文昌文化传承发扬重要平台,是凝聚新时代精神之力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良好开端。同时,也向社会各界友人发出邀请,持续关注越西、认识越西、共同建设越西,确保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实现越西转型跨越的美丽梦想。”越西县委书记袁洪说。

为了重点突出彝族文化特色,给彝族地区银饰、服饰、漆器等传统手工艺品搭建展销平台,普雄镇以建设四川省“百镇建设示点镇”为契机,推进银饰街、服饰街、漆器街规划建设,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大凉山彝族手工品交易重镇。

大屯乡的苹果采摘体验节、普雄镇的“尝新节”,均已连续举办三届,其中,普雄镇今年还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仪式,一批带着农业文化色彩的旅游节庆正逐渐起步开篇。

目前,越西县以文昌故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打造以保安尔苏藏寨、新民梦回蜀乡、大屯果乡秋韵、丁山樱红庄园、中所水韵之乡、南箐红色记忆、马拖驿路花海、书古湿地绿洲、普雄五彩梯田、申果庄林海寻幽等为内容的“乡村十景”,全力推动农文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记者姚媛文/图)

责任编辑:仝志威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