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专访 >
妙笔生花 丹青溢彩——著名画家丁培生作品鉴赏
2019-05-06 来源:合肥晚报传媒艺术

 

  《合肥晚报》作为合肥报业传媒集团的重点报刊和重要支柱,创办于1957年4月1日,曾一直作为中共合肥市委机关报。近年来,合肥晚报在继续强化巩固主流媒体地位的同时,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为更好的弘扬时代主旋律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新闻与艺术相结合的权威平台,2016年,合肥晚报书画院、合肥晚报艺术交流中心相继揭牌成立,三年来,书画院活动创新,公益不断,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时值合肥晚报书画院三周年之际,合肥晚报及融媒体平台将携手众多书画家推出“妙笔生花丹青溢彩——合晚融媒体书画大展”,展示名家风采,推介艺术新秀,营造创作氛围,促进学术交流。此次活动还得到了人民日报海外网文化频道、消费日报网、中国画刊网、天下藏玩艺术交流平台等网络支持,欢迎广大书画家积极参与,讴歌新吋代,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及名家事迹将在合肥晚报重点刊发。

 
 

艺术简介

  丁培生,号雪庐,男,1936年生,汉族,安徽怀宁人。现为安徽省美协会员,萧龙士艺术研究会副会长,铁军书画社常务理事,安徽省政府文史馆特约书画研究员、 中华国礼中心特邀书画家、中国诗书画联盟网名誉主席、安徽国艺书画院艺术顾问等。

  上世纪60年代,拜“江淮大写意画派”开创者著名书画家萧龙士先生为师,学习中国写意花鸟画,数十年亲聆教诲,获益匪浅。70年代初晋京曾受到艺术大师李苦禅和许麟庐的指点。五十余年笔耕墨耘,孜孜以求,并不断精研前贤与当代名公,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逐渐形成清新温雅,质朴自然的个人艺术风格,受到世人好评和收藏家青睐,成为江淮大写意画派重要的画家之一。出版有《丁培生画集》,省市电视台做过专题报道,安徽书画网、人民网、新华网等有专题介绍和作品展示,入编《当代中国书画实力派100家系列丛书》《今日安徽》《科教文汇》《艺术与投资》等。

  作品多次在京、津、沪展出及赴外省、市交流展,还有作品在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展出。亦常散见于报端杂志。《中国书画报》《美术报》《艺术界》曾刊其作品并介绍。《全国梅、兰、菊、竹中国画作品集及作品展》(为中国书画报社举办),《中国首届竹文化书画精品集》《21世纪亚洲艺术博览》《中国书画名家精品集》等多部大型画集收录其画作,多次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奖,其艺术简历载入有关大型辞书。还有作品被一些文化团体及韩、日、港、澳、台等海内外人士收藏。

 

 

清新温雅 质朴自然
 

  我与培生兄相识近半个世纪了,他是我在萧龙士先生门下交往时间最长,情谊笃深的师兄弟之一。

  1960年我考取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课余拜龙士老人为师,学习金石书画。那时他在安徽省建筑厅设计院化验室工作,也是龙士老人的弟子,业余学习写意花鸟画。我是课余,他是业余,共同的爱好,同门的友谊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成为知交。1964年我大学毕业后离开合肥,参加滁县地区农村四清工作队。两年后。“文化大革命”来了。1967年,我被分配到家乡宿县地区当了中专和中学的教师,到八十年代中期我被调离学校,筹备宿县地区书画院,成为一名专业美术工作者。我们工作不在一地,见面的机会少了,然而我一到合肥,我俩还是尽可能见面。我们去龙士老人府上求教,一起交流学画的心得体会。2001年我迁居合肥,相见也就十分方便了。忽忽四十多年过去,恍如昨日,其间中国社会经历了“十年浩劫”的动乱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我不同的是,培生在一个单位工作,直到退休。退休前他是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培生从事写意花鸟画的研究与创作,一直是在业余的状态下进行的。一种既普通又高雅的爱好,能够坚持一辈子是不容易的,然而培生用他那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持下来了。他把业余爱好变成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的事业,成为一位知名画家,最终得到社会的肯定与尊重,他成功了。

 

 

  翻开中国书画史,除去供职于宫廷画院和以卖字鬻画为生的书画家外,为数众多的书画家不都是“业余”的吗?文人画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些文人士大夫“业余”借笔墨抒发“性灵”,聊以寄兴的产物。文人士大夫是封建社会文化的占有者,靠着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不同社会经历,加上自身的禀赋素质的作用,经过一代一代的继承与发扬,使文人画成为中国艺术上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大写意画是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吴昌硕与齐白石两位大师的大写意画又是文人画发展到近现代的两座丰碑,他们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萧龙士先生早年曾向吴昌硕先生求教,并得到吴昌硕先生的首肯,后来又拜师齐白石老人为师,开江淮大写意画派之风,萧门弟子众多,遍布各地。拜师学艺,尊师重道,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老师的人品与艺品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升堂入室,有所成就会直接关系到艺术流派的形成于延续。

 

 

  培生追随龙士老人数十年,亲聆教诲,获益匪浅。除此之外,远到徐青藤、八大山人;近如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等都是他十分崇拜的大师。他从他们的作品中不断吸取营养,化为己有,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逐渐形成自己请新温雅,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独特的艺术面貌使他成为江淮大写意画派重要的画家之一。

 

 

  培生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为人谦和,待人诚恳,温文尔雅而又虚怀若谷。每次倒塌府上,他都会拿出一些作品,让我给他提意见,在他面前我是可以直抒己见的。如果没有宽阔的胸怀,即使是朋友之间也是难以做到的。画如其人,所以培生的画,看去是呢么的温和清雅,质朴无华。写意花鸟常见的题材,如梅兰竹菊、荷花水仙、芭蕉玉兰、琵琶荔枝等,在他的笔下,都显得是那么生动自然,清新有致;家鸡野鸟、春燕秋鹭等无不悠然自在,各得其所。这一切都笼罩在一个幽静和谐,风调雨顺的气氛之中。我们欣赏丁培生的画,就像读田园诗一样,给人以甜适的美感享受。

 

 

  我们不能把笔墨看作只是表现物象的手段,笔墨还具有其自身的形式美,如书法美、韵律美、色调美,好的笔墨令人玩味不尽。可以说中国文人画是世界上最能体现出作者的气质与学养的艺术。丁培生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注意在笔墨上下功夫,其笔墨已经进入较佳的境界。他画松,笔力苍拙,虚实相生,一气呵成。他写藤条,柔中寓刚,收放有度,翻而不凡。培生用墨能够浓而不滞,淡而不薄,大块泼墨更加水气淋漓,色调变化十分丰富。用色亦如用墨,能够艳而不俗。他善写兰竹,书卷气很浓。古人云:“一世兰,半世竹”,没有长期的功课,是很难进入佳境的。

 

 

  丁培生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达到较高的境界,是由于他深知中国画艺术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独创性,勤于探索,才能确立自家之格调。他既认真地向传统学习,又注意在生活中观察体会,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利用传统笔墨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体现自己的审美观。他“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画画”,是值得尊重的。

 

 

  李可染先生七十岁时,刻了两方图章,曰“白发学童”, 曰“七十始知已无知”。我们要向可染先生学习,作“白发学童”,缺什么就学什么。还要向白石老人那样,来个晚年变法,只有强调一个“变”字,才能不断超越自己,才能更上一层楼。培生兄以为然否?吾侪共勉之。

 

2009年2月24号于合肥三缘堂 时雨春淅沥 春雷初动也

 

(作者王少石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擅书画、篆刻、工诗文,精鉴赏、富收藏,曾发表书画及文博学术论文多篇)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