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消费网
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池州 黄山 六安 宿州 淮北 滁州 亳州 巢湖 天长 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南头条 >
【长三角 共筑强劲活跃增长极】共享创新资源 协同创新驱动
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见闻
2019-05-24 来源:安徽日报
记者 吴量亮

  5月23日,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在芜湖开幕。本次成果展以“共享创新资源,协同创新驱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主题,展区面积约8000平方米,采用实物、图文展板、模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展示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最新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模型。

  突出五大展区 亮点精彩纷呈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合肥先进光源,0.12mm超薄浮法电子玻璃、魂芯2号A、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走进展区,源自安徽的创新成果不时映入眼帘。

  作为长三角的一员,安徽近年来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大力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朝着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承载地和策源地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创新成果展共分为五大展区——序厅、原始创新展区、技术创新展区、产业创新展区、共享合作展区(含G60合作),处处亮点纷呈。

  序厅主要以展板形式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关于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视察一市三省有关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分为领导关怀、发展历程、战略支撑、战略展望等四个板块。

  原始创新展区主要展示国家在一市三省布局的大科学装置、设施和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技术创新展区主要展示近年来一市三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重大成果。产业创新展区主要展示近年来一市三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成果。共享合作展区主要展示一市三省之间开展创新合作情况及取得的重大进展,包括量子信息科学及产业化合作、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合作、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合作、G60创新合作等。

  “举办成果展,旨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对接、共享;并推动各类创新要素整合融合,促进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更大力度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更好发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 ”省科技厅副厅长夏辑说。

  突出“高、新、基” 展示重大创新

  在原始创新展区,由东南大学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开发的“拟态架构网络内生安全防御试验床”吸引了记者注意。展位的电脑屏幕上,正实时显示着黑客对该网络平台的攻击反应情况。

  “这批黑客是邀请参赛的,目的就是看我们的系统有没有漏洞。很高兴,我们又一次经受住了攻击。”现场工作人员韩乾介绍,目前,已邀请由多国顶尖“白帽黑客”组成的数十支战队,对世界首套拟态防御网络设备和系统展开了50余万次全方位、高强度的攻击测试,没有一次成功得手,拟态防御这一我国独创理论的安全属性得到充分验证,将有力保障网络安全。

  本次成果展以“精品”为原则,突出“高、新、基”,主要采用实物、图文展板、模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展示长三角区域创新一体化最新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据了解,长三角一市三省拥有的大科学装置数量占全国的44.7%,获得的国家科技成果奖占全国的48.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的28.9%……多项创新指标达到全国的1/3以上。

  此次展品总计318件,按区域统计,上海市提供展品55件,江苏省提供展品42件,浙江省提供展品104件,安徽省提供展品86件,上海长三角办提供展品7件,G60联席办提供展品24件。成果展进一步强化了一市三省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推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与产业化,增强长三角一体化创新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并进一步形成更大合力,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区域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的示范区、对外开放创新合作的试验区。

  协同创新显现 成果加速转化

  智慧监测、精准预报,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为区域蓝天保驾护航;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研究所,共同推进“蔬菜中农药残留快速、高通量检测技术的研发及在区域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中的示范应用”;宁国市龙晟柔性储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成果基础上研发的石墨烯导电纤维,总体性能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许多重大创新成果都是一市三省协力完成的,充分体现出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高度融合。

  随着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科技创新对于城市及城市群发展更加重要。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长三角一市三省着力畅通科技成果研发转化通道,正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可以期待,沪苏浙皖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加快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促进区域创新资源高效流动和优势互补,必将形成创新资源捕捉寻找、创新成果路演展示、创新技术落地转化、创新主体向往汇聚的生动局面,共同开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资源化利用,“地沟油”变废为宝

奇瑞汽车展示的星途EIUV概念车。

  记者 汪国梁

  餐厨废弃油脂流向哪里,一度曾是困扰食品安全管理的问题。令人闻之色变的“地沟油”,就是以餐厨废弃油脂为来源。 “上海有大约3.8万家餐饮、食品加工类企业,每天产生约150吨废弃油脂,我们通过先进的回收利用技术,可以转化出120吨BD100生物柴油,实现变废为宝。”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副秘书长郑树松介绍。

  在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上,郑树松所在的餐厨废弃油脂(地沟油)资源化利用项目展台,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这一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在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生产工艺、发动机匹配、车辆示范、闭环管理等方面实现重大创新,打通了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从示范应用到全面应用的新通道。

  “在上海,有18家收运公司、约300多辆专用车辆定点、定时收集餐厨废弃油脂。 ”郑树松指着展台上的模型说,回收后首先进行预处理,清洗过滤掉其中的食物残渣,即可进入酯化环节,加入醇类催化剂,通过化学反应,对废弃油脂进行转化。转化完成后,通过蒸馏进一步提取有用成分,制成BD100生物柴油,再与普通柴油混合调制成B5生物柴油。目前在上海约有240座加油站和公交内部加油站,可加注B5生物柴油,供社会车辆和公交车辆使用。

  餐厨废弃油脂的转化利用,既有利于食品安全管理,彻底消除“地沟油”回流餐桌风险隐患,又有利于资源节约利用。 “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的一些理化指标更具优势。 ”展台工作人员、来自上海海事大学的吴刚告诉记者,车船发动机使用B5生物柴油,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的排放。

  目前,上海正在大力推进生物柴油应用。郑树松打开手机中的一份即时数据报表,向记者展示相关数据。报表显示,5月22日,上海有1万余辆车加注生物柴油,消纳BD100生物柴油40吨。 “上海市在餐厨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上,已形成‘收运处调用’全产业链闭环管理,为长三角区域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可复制的案例。 ”郑树松说。

    岸电系统,让港口“绿”起来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和高分四号对地观测卫星模型。

  记者 鲍亮亮

  5月23日下午,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现场,来自南京的南瑞集团工程部的工程师王亚东刚刚接待完一波参观者。 “我们这次带来了一个重要展品就是港口岸电系统,你看就是那个。 ”王亚东指着旁边的一个2米左右高的洁白“柜子”向记者介绍道,这套系统主要用在长江流域的港口码头上,主要为载重5000吨至8000吨的货船靠港时提供生活用电。

  “南瑞集团研发了多套港口岸电桩系统,可以安装在内湖港口、江河沿线港口等多个场所,为靠港船舶提供高质量稳压、稳频的电源。 ”王亚东告诉记者,这些岸电设备都采用自助方式操作,用户可自助完成供电、付费等操作。 “目前,我们的岸电设备在京杭大运河的山东段、江苏段和浙江段完成全覆盖,在沿江和沿海多个地区也布局了多个岸电项目。 ”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内河航运日益繁荣,越来越多的船舶停靠港口。 “以前,船舶靠港后的生活用电主要依赖烧燃油发电,造成空气、水体和噪音污染,威胁当地生态环境。 ”王亚东说,岸电技术是治理船舶停靠期间污染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用上岸电系统后,黑烟、噪音、废油都不见了,生态效益显著。“使用岸电,对船主来说,还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用岸电比烧油发电,成本要低三分之一。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给岸电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王亚东介绍,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工作。南瑞集团根据沿海、沿江、沿河等不同港口设计形成港口岸电整体建设方案,成功研发了高压大容量变频电源、低压变频电源、船岸连接设备产品等核心产品体系,能够满足沿海、沿江、沿内河各类码头和船舶岸电使用要求,开发了现场监控系统、岸电运行平台等一系列配套软件,能够提供岸电建设、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三成。

责任编辑:徐涵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
百姓民生
人物专访
Copyright © 2018-2019 消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皖ICP备18013124号-1  皖公安备:34011102000960号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1865116,63685118 地址:中国·合肥市庐阳区 技术支持:合肥思讯网络